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2 08:44
  全国坡耕地总面积达3.59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5,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7%,土壤侵蚀量却占全国总量的28.3%,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其中,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土石山区、南方红壤区及青藏高原区土壤特征都以土层薄为基本特点。这些坡耕地耕作土层比较浅薄,不适宜修筑高标准的水平梯田,采用传统的水土保持耕作法用于控制其水土流失,但普遍存在措施防治标准低、随意性大、防治效果差等问题。急需研究发一种一劳永逸的工程治理工程技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坡耕地治理难点问题。本文依据耕地坡面水土流失从面蚀到沟蚀的发展、演变和危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工程措施技术原理和技术思路。技术原理是依据坡面土壤侵蚀由溅蚀、面蚀到沟蚀的发生演变规律(沟蚀土壤侵蚀量是溅蚀、面蚀侵蚀量的2-3倍,占坡面侵蚀量的50-70%),且存在临界坡长的基本特点,设计田间工程措施容许面蚀、扼制沟蚀的发生,将坡面土壤侵蚀控制在一定容许的范围之内。技术思路:(1)针对坡面径流实施工程“拦、滤、排”的思路,设计了直坡型田间拦挡壤中排水技术和波状坡型田间工程拦挡壤中排水技术;(2)依据坡型,结合坡...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薄土坡耕地水土保持的意义
        1.2.1 保护土壤和耕地
        1.2.2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1.3.1 水土流失概述
        1.3.2 相关理论
        1.3.3 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
        1.3.4 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1.3.5 薄土坡耕地简介及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试验设计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2.2.2 试验设置
        2.2.3 试验小区基本情况
        2.2.4 试验数据来源
第三章 薄土坡耕地不同工程措施设计原理和标准
    3.1 直型坡田间拦挡壤中排水型
        3.1.1 技术原理
        3.1.2 布设原则及要求
        3.1.3 设计标准
        3.1.4 适用范围
    3.2 直型坡石坎截坡开阶蓄渗型
        3.2.1 试验设计图
        3.2.2 临界坡长的确定
        3.2.3 模型参数的确定
    3.3 波型坡田间拦档壤中排水型
        3.3.1 技术原理
        3.3.2 布设原则及要求
        3.3.3 设计标准
        3.3.4 适用范围
第四章 不同工程措施对薄土坡耕地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4.1 直型坡田间工程拦挡壤中排水技术
        4.1.1 不同措施对年产流次数的影响
        4.1.2 次降雨对不同措施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
    4.2 石坎开阶截坡蓄渗技术
        4.2.1 不同措施对年产流次数的影响
        4.2.2 次降雨对不同措施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
        4.2.3 工程造价分析
        4.2.4 不同措施对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影响
    4.3 波形坡工程拦挡碎石渗滤壤中排水技术
        4.3.1 年产流次数对比
        4.3.2 工程拦挡措施在次降雨条件下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
        4.3.3 工程拦挡措施对生物量的影响
第五章 初期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方案优化和功能提升
    5.1 波型坡田间拦挡壤中排水防护技术的工程设计优化
        5.1.1 设计原理
        5.1.2 浆砌石拦挡淀排措施监测效果
        5.1.3 初步监测结果
    5.2 直型坡石坎截坡开阶蓄渗工程防护技术功能提升
第六章 簿土坡耕地防治技术造价分析
    6.1 波型坡工程拦挡壤中排水技术工程造价
    6.2 直型坡石坎截坡开阶蓄渗工程防护技术工程造价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方土石山区坡林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 尚润阳,夏青,张怀.  海河水利. 2014(01)
[2]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初探[J]. 姚红艳.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06)
[3]我国水土保持科技近期进展与展望[J]. 曹文洪,刘国彬,鲁胜力,王昭艳.  中国水土保持. 2013(05)
[4]中国水土保持措施分类[J]. 刘宝元,刘瑛娜,张科利,谢云.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2)
[5]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刘彦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1)
[6]论“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J]. 倪志安.  哲学研究. 2012(10)
[7]紫色土坡耕地细沟侵蚀的防治[J]. 唐成毅,严冬春,龚长文,向茂青.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8]坡改梯对水源区坡面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综述[J]. 李亚龙,张平仓,程冬兵,许文盛.  灌溉排水学报. 2012(04)
[9]东北黑土区不同水保耕作措施固土保水性能研究[J]. 王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7)
[10]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J]. 王安,郝明德,王荚文.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滦河中下游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D]. 徐向广.天津大学 2009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D]. 黎永亮.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3]红壤坡地植物篱笆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及机理研究[D]. 李新平.浙江大学 2002
[4]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径流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试验研究[D]. 王晓燕.中国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实证研究[D]. 高宇.东华理工大学 2013
[2]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 付斌.西南大学 2009
[3]不同农艺措施对云南坡耕地水土保持的影响[D]. 郭云周.中国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6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26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