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坡耕地近自然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秦巴山区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22:50
  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世界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之一,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治理为主,对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的综合效益还需继续提升。近自然水土保持是以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模仿自然发展规律而进行措施布设,从而充分发挥措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促进措施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自然理念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坡耕地近自然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原则,构建了坡耕地近自然水土保持评价体系,并对秦巴山区典型坡耕地治理措施进行近自然程度评价。结论如下:(1)以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坡耕地近自然水土保持措施的概念和特征,并将其与传统坡面治理、植被恢复、工程措施和柔性治水等理念进行辨析,辨明了近自然水土保持的特点。近自然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水土保持措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研究了近自然水土保持的思想起源、理论基础、内涵和原则。近自然水土保持的治理理念以生态修复为主,是传统水土保持在生态和景观等方面的提升;以水土保持学、水文学、地貌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美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基础,拓展了传统...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坡耕地近自然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秦巴山区的应用研究


技术路线图

田坎,砌石,农林,硕士学位


干砌石田坎

田坎,空心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图5-1干砌石田坎Fig.5-1Drymasonryridge图5-2空心砖田坎Fig.5-2Hollowbrickridge图5-3预制件田坎Fig.5-3Prefabricatedridge图5-4六棱砖田坎Fig.5-4Hexagonalbrickridge图5-5夯土土坎Fig.5-5Rammedearthridge图5-6未夯实土坎Fig.5-6Untampedridg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方式对伊犁河谷旱地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陈传信,赛力汗·赛,张永强,薛丽华,雷钧杰,陈兴武,刘云霄,刘新艳,吴伟,库勒达那·卡达尔江.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8)
[2]基于农户视角的陕南坡地利用与治理措施调查研究[J]. 蓝郭华,韩剑桥,王飞,戈文艳,张鹏涛,董云云.  水土保持通报. 2020(01)
[3]红壤坡地耕作措施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机制[J]. 王移,曹龙熹,樊剑波,任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4]2018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及其启示[J]. 林祚顶,李智广.  中国水土保持. 2019(12)
[5]坡耕地水土流失及治理效果分析[J]. 苏娜.  内蒙古水利. 2019(11)
[6]植物篱埂垄向区田技术对坡耕地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研究[J]. 杨世琦,邢磊,刘宏元,杨正礼.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7]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控技术[J]. 刘利春.  吉林农业. 2019(21)
[8]水平沟整地措施对黄土丘陵区草原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影响[J]. 宿婷婷,韩丙芳,马红彬,马非,赵菲,周瑶,贾希洋.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1)
[9]探讨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J]. 刘健蕖.  建材与装饰. 2019(21)
[10]新乡市和谐公园植物景观层次分析[J]. 段艳红,朱万祥.  园艺与种苗. 2019(07)

博士论文
[1]黑土区坡耕地玉米秸秆还田水土保持功效研究[D]. 陈帅.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
[2]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D]. 郑洪兵.沈阳农业大学 2018
[3]近自然园林的研究及其植物群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冯彩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4]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对庄子与康德的比较研究[D]. 路传颂.西北大学 2013
[5]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效应研究[D]. 马志林.北京林业大学 2009
[6]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益评价[D]. 王刚.陕西师范大学 2007
[7]红壤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D]. 袁东海.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与水土保持效益分析[D]. 赵艺.黑龙江大学 2018
[2]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内隐原因实证研究[D]. 李国玲.上海海洋大学 2016
[3]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休闲农业评价体系构建[D]. 陈丽媛.云南农业大学 2015
[4]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 杜易杰.合肥工业大学 2015
[5]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效应研究[D]. 陈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4
[6]秦巴山区“土质地埂+石坎”梯田模式稳定方法研究与优化[D]. 凃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7]秦巴山区主要野生植物调查与观赏性评价[D]. 王月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诱发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强降水形成机制及预报预警研究[D]. 赵奎锋.兰州大学 2012
[9]秦巴山区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D]. 路莉.西北大学 2009
[10]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 付斌.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3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43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