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作物信息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1 11:21
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养分与蓄水能力下降,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秸秆还田技术有助于保护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信息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是精准农业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以黑土区农田为例,运用地统计学和多重分形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作物信息的空间变异性,运用联合多重分形研究玉米穗质量构成要素与其他作物信息的多尺度相关特征,结果表明:(1)玉米株高的平均值随着生育时期先增加后基本保持不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平均值随着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株高和茎粗的变异强度随生育时期均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变异强度先降低后增加,穗粗的变异强度属于弱变异,其他玉米穗质量构成要素均为中等变异。(2)玉米苗期至成熟期株高的空间相关范围先增加后保持不变,茎粗和叶面积的空间相关范围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的空间相关范围先增加后降低。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株高、苗期和成熟期茎粗、拔节期至灌浆期叶绿素含量、苗期叶面积、行粒数和穗粒数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他生育时期作物信息均为中等空间相关性。(3)作物信息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穗粗空间变异性主要由其高值引起,其他作物信息的空...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概况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农场开展。该试验基地位于北纬 45°4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00-600 mm,量的 70 %左右。试验地种植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黑g,有效磷含量为 13.61 mg/kg,速效钾含量为 124.66 mg/m2。案域面积为 96 m×96 m,用 12 m×12 m 的采样网格将采样区每个网格(12 m×12 m)的中心点,采样点空间分布如图别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采样点作物信息,作物成熟后收集各采样点作物产量。
14图 3-2 玉米株高的 α(q)-f(q)图Figure 3-2 The α(q)-f(q) charts of plant height表 3-4 玉米株高的多重分形参数Table 3-4 Multifractal parameters of plant height生育时期 αminαmaxαmax-αminfαminfαmaxfαmax- fαmin苗期 1.9217 2.1104 0.1887 1.7562 1.6980 -0.0583拔节期 1.9837 2.0322 0.0484 1.9499 1.9008 -0.0491抽雄吐丝期 1.9973 2.0676 0.0902 1.9314 1.7696 -0.1617灌浆期 1.9895 2.0137 0.0242 1.9660 1.9613 -0.0047乳熟期 1.9922 2.0102 0.0180 1.9750 1.9712 -0.0039(转下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对汉中盆地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艳龙,张春辉,陈浩,李厚华,秦宇航,黄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J]. 白伟,安景文,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3]区域尺度冬小麦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预测和空间变异研究[J]. 郭燕,程永政,黎世民,贺佳,王来刚,刘婷,王利军,郑国清.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7)
[4]不同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孙隆祥,崔福柱,薛建福,郭秀卿,杜天庆,段永红,杨琳,陈梦妮,崔江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5]甘肃中东部旱区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高飞,崔增团,孙淑梅,郭世乾,付亲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5)
[6]浙江天童木本植物叶片性状空间变异的地统计学分析[J]. 许洺山,赵延涛,杨晓东,史青茹,周刘丽,张晴晴,Ali ARSHAD,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1)
[7]保护性耕作对冀东地区玉米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 郭强,于玲玲,徐阳,杨晓辉,王长里,杨引福,张树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8]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赵亚丽,郭海斌,薛志伟,穆心愿,李潮海.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6)
[9]稻田实行保护性耕作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 黄国勤,杨滨娟,王淑彬,黄小洋,张兆飞,姚珍,黄禄星,赵其国. 生态学报. 2015(04)
[10]基于地统计学和联合多重分形的土壤入渗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J]. 余淼,武世亮,马孝义,许坤鹏. 灌溉排水学报. 2014(06)
博士论文
[1]农户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 蒋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控制技术研究[D]. 宿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3]覆盖与秸秆还田对旱地小麦土壤水热条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程宏波.甘肃农业大学 2016
[4]黄淮海平原北部区秸秆不同处理与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D]. 张珺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5]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6]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 许红卫.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亚热带次生林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异及其与林分特征关系研究[D]. 朱文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2]吉林省秸秆还田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D]. 耿迪.吉林农业大学 2016
[3]不同覆盖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旱作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D]. 陈玉章.甘肃农业大学 2013
[4]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D]. 顾炽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5]基于空间信息的石河子垦区精准农业发展研究[D]. 先瑜婷.石河子大学 2011
[6]小麦长势与产量信息空间变异性及相关性研究[D]. 肖伟中.江苏大学 2009
[7]土壤特性与麦类作物信息的空间变异性研究[D]. 薛亚锋.扬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9044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概况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农场开展。该试验基地位于北纬 45°4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00-600 mm,量的 70 %左右。试验地种植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黑g,有效磷含量为 13.61 mg/kg,速效钾含量为 124.66 mg/m2。案域面积为 96 m×96 m,用 12 m×12 m 的采样网格将采样区每个网格(12 m×12 m)的中心点,采样点空间分布如图别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采样点作物信息,作物成熟后收集各采样点作物产量。
14图 3-2 玉米株高的 α(q)-f(q)图Figure 3-2 The α(q)-f(q) charts of plant height表 3-4 玉米株高的多重分形参数Table 3-4 Multifractal parameters of plant height生育时期 αminαmaxαmax-αminfαminfαmaxfαmax- fαmin苗期 1.9217 2.1104 0.1887 1.7562 1.6980 -0.0583拔节期 1.9837 2.0322 0.0484 1.9499 1.9008 -0.0491抽雄吐丝期 1.9973 2.0676 0.0902 1.9314 1.7696 -0.1617灌浆期 1.9895 2.0137 0.0242 1.9660 1.9613 -0.0047乳熟期 1.9922 2.0102 0.0180 1.9750 1.9712 -0.0039(转下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对汉中盆地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吴玉红,郝兴顺,田霄鸿,陈艳龙,张春辉,陈浩,李厚华,秦宇航,黄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J]. 白伟,安景文,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3]区域尺度冬小麦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预测和空间变异研究[J]. 郭燕,程永政,黎世民,贺佳,王来刚,刘婷,王利军,郑国清.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7)
[4]不同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孙隆祥,崔福柱,薛建福,郭秀卿,杜天庆,段永红,杨琳,陈梦妮,崔江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5]甘肃中东部旱区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高飞,崔增团,孙淑梅,郭世乾,付亲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5)
[6]浙江天童木本植物叶片性状空间变异的地统计学分析[J]. 许洺山,赵延涛,杨晓东,史青茹,周刘丽,张晴晴,Ali ARSHAD,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1)
[7]保护性耕作对冀东地区玉米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 郭强,于玲玲,徐阳,杨晓辉,王长里,杨引福,张树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8]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赵亚丽,郭海斌,薛志伟,穆心愿,李潮海.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6)
[9]稻田实行保护性耕作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 黄国勤,杨滨娟,王淑彬,黄小洋,张兆飞,姚珍,黄禄星,赵其国. 生态学报. 2015(04)
[10]基于地统计学和联合多重分形的土壤入渗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J]. 余淼,武世亮,马孝义,许坤鹏. 灌溉排水学报. 2014(06)
博士论文
[1]农户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 蒋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控制技术研究[D]. 宿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3]覆盖与秸秆还田对旱地小麦土壤水热条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程宏波.甘肃农业大学 2016
[4]黄淮海平原北部区秸秆不同处理与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D]. 张珺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5]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6]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 许红卫.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亚热带次生林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异及其与林分特征关系研究[D]. 朱文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2]吉林省秸秆还田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D]. 耿迪.吉林农业大学 2016
[3]不同覆盖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旱作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D]. 陈玉章.甘肃农业大学 2013
[4]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D]. 顾炽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5]基于空间信息的石河子垦区精准农业发展研究[D]. 先瑜婷.石河子大学 2011
[6]小麦长势与产量信息空间变异性及相关性研究[D]. 肖伟中.江苏大学 2009
[7]土壤特性与麦类作物信息的空间变异性研究[D]. 薛亚锋.扬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9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5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