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及养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3:18
本文关键词:天童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及养分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结构组分,在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森林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凋落叶是其最主要成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地带性植被,物种丰富且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共存良好。因此对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凋落量及养分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且有必要开展细致到主要物种的具体研究。本研究在浙江省天童20公顷动态监测样地内,均匀设置187个凋落物收集器,并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每月中和月末进行凋落物收集。从中挑选黄丹木姜子、云山青冈、长叶石栎、南酸枣、毛脉槭和檫木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超过1%),分析每个物种叶凋落量的时间、空间特征,以及与空间影响因素(立地条件、群落特征)的关系。同时分别测定此6个优势种4月、7月及11月(涵盖6个优势种当年凋落高峰)不同空间位置处的氮磷含量、归还量和利用效率,若收集器中的凋落叶太少无法进行养分测定的则未进行测定,并分析每个物种凋落叶养分特征的季节动态以及空间分布上与立地条件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6个优势种的凋落节律具有明显季节动态,且年际变化不明显。3个常绿种的凋落高峰主要在春夏季,其中云山青冈和长叶石栎具有明显凋落高峰,分别在4月和6、7月;黄丹木姜子凋落高峰持续时间较长,从4月持续至8月,7、8月最高;南酸枣、毛脉槭和檫木3个落叶种的凋落高峰基本在11月,但檫木年际间略有波动。(2)立地条件是造成不同空间位置叶凋落量不同的原因之一,主要受海拔和总碳氮含量的影响,但各影响因子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差别较大。黄丹木姜子的叶凋落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值0.01),毛脉槭的叶凋落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值0.05)。云山青冈的叶凋落量与土壤总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值0.01),与土壤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值0.05)。6个优势种的叶凋落量均与各自胸高断面和呈显著正相关(P值0.05)。(3)6个优势种凋落叶的养分特征呈现明显季节动态。其中氮、磷含量及氮磷比随凋落节律呈显著性差异:除檫木外,氮含量最高及利用效率最低均出现在属于生长旺季的7月;除黄丹木姜子和檫木外,磷含量最低及利用效率最高出现在各自凋落高峰季,且各优势种凋落叶氮、磷利用效率普遍呈现磷利用效率大于氮利用效率。除檫木外,其余各物种凋落叶氮、磷归还量最高均出现于各自凋落高峰期。(4)在空间尺度上,除黄丹木姜子外,其余5个优势种的凋落叶磷含量与土壤总磷含量呈现统一规律,即土壤总磷越贫乏,凋落叶中磷含量越低,磷利用效率越高。各优势种的凋落叶氮含量与各影响因子并未呈现统一规律。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 叶凋落量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量 养分利用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前言13-18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 研究背景14-16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样地概况18-20
- 2.1 研究区域概况18-19
- 2.2 研究样地概况19-20
- 第三章 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时空特征研究20-32
- 3.1 引言20
- 3.2 实验方法20-22
- 3.2.1 凋落物收集器的设定20-22
- 3.2.2 凋落物的收集22
- 3.2.3 凋落物的处理22
- 3.3 数据处理22-24
- 3.3.1 凋落物量数据22
- 3.3.2 影响因素数据22-23
- 3.3.3 分析方法23-24
- 3.4 结果24-28
- 3.4.1 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时间动态24-27
- 3.4.2 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空间影响因素分析27-28
- 3.5 分析与讨论28-30
- 3.5.1 叶凋落量时间动态28-29
- 3.5.2 叶凋落量空间影响因素研究29-30
- 3.6 本章小结30-32
- 第四章 6个优势种凋落叶养分时空特征研究32-46
- 4.1 引言32
- 4.2 实验方法32-33
- 4.3 数据处理33-34
- 4.4 结果34-42
- 4.4.1 6个优势种养分特征时间动态34-37
- 4.4.2 6个优势种凋落叶磷含量及利用效率空间影响因素分析37-39
- 4.4.3 6个优势种凋落叶氮含量及利用效率与空间影响因素的分析39-42
- 4.5 分析与讨论42-44
- 4.5.1 各优势种不同月份养分特征42-43
- 4.5.2 各物种氮、磷含量及利用效率空间影响因素分析43-44
- 4.6 本章小结44-46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46-48
- 5.1 主要结果与结论46-47
- 5.2 研究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希华,黄建军,闫恩荣;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舒;天童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及养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天童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种叶凋落量及养分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