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碳氮转化规律
本文关键词:蔬菜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碳氮转化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蔬菜种植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在生产、运输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蔬菜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但是蔬菜废弃物含水量高、碳氮比小、堆腐过程碳氮损失严重、易产生漏滤液和恶臭。为了研究蔬菜废弃物在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规律,为蔬菜废弃物堆肥保碳保氮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蔬菜废弃物、菌糠和畜禽粪便进行了为期60 d的堆肥试验,在不同的通气条件下,同时观测堆肥过程中各种形态的有机碳(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腐殖质等)及含氮化合物(全氮、碱解氮、硝铵态氮)的变化。另采用西红柿茎蔓、玉米秸秆和猪粪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质炭进行了为期30 d的堆肥发酵试验,研究分析添加生物质炭对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及损失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⑴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通气和微生物菌剂都有利于堆体温度的快速升高,通气处理的堆体最高温度高于不通气处理,在通气条件下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堆肥的最高温度比未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高4.13℃。通气能快速降低堆体含水量。在堆肥结束时,含水量分别降低了32.90%和37.52%;不通气处理的含水量前期波动升高后期趋于稳定,堆肥结束时,含水量的分别增加了4.13%、8.68%。⑵研究堆肥过程中氮素的变化。在通气条件下,堆肥前期NH4+-N含量较高,后期逐渐降低,而硝态氮含量随着堆积的进行而升高,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前期的氨化作用和后期的硝化作用;不通气处理前期NH4+-N含量逐渐升高,中后期趋于稳定。通气和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保氮,减少氮素损失,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升高了3.06%、10.63%、20.29%、7.03%。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前期堆肥物料中复杂的含氮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形成易吸收的碱解氮,而后期微生物利用碱解氮供自身生长需要,同时氮素以氨气等气体形式挥发或向其他形态转化,导致HN含量降低。堆肥结束时,不通气条件下未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碱解氮含量降低了5.72%,而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0.23%、3.07%、0.23%。⑶研究堆肥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前期有机物料快速分解,后期促进腐殖质的形成,减少堆肥碳素损失。在通气条件下堆肥结束时,未添加生物菌剂和添加生物菌剂,有机碳分别降低了18.46%、14.70%;在不通气条件下,堆肥结束时,未添加生物菌剂和添加生物菌剂的有机碳分别降低12.17%、10.14%。通气处理比不通气条件的HA/FA值高,能够产生更多的胡敏酸,通风有能够促进富里酸向胡敏酸的转化形成;添加微生物菌剂比未添加微生物菌剂的HA/FA值高,能够产生更多的胡敏酸,添加微生物菌剂能够产生更多的胡敏酸,能够促进富里酸向胡敏酸的转化形成。⑷研究添加生物质炭对蔬菜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的氮素转化。在堆肥过程中,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提高堆体温度,使堆体快速进入高温期,延长高温持续时间;可降低挥发性氨的累积释放量,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从而提高堆肥产品全氮的含量,可促进堆肥后期NH4+-N向NO3--N转化,提高非酸水解态氮的含量。添加生物质炭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在堆肥的第18 d添加较高比例的生物质炭的处理其NH4+-N/NO3--N≤0.5,堆肥产品达到腐熟。综合保氮和腐熟效果,蔬菜废弃物在堆肥化过程中以添加10%的生物质炭为最佳。
【关键词】:蔬菜废弃物 堆肥化处理 生物质炭 有机碳 氮 腐熟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13-14
- 1.1.1 我国蔬菜产业的现状13
- 1.1.2 蔬菜废弃物的理化特性以及危害13
- 1.1.3 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13-14
- 1.2 蔬菜废弃物堆肥处理的研究进展14-17
- 1.2.1 温度14-15
- 1.2.2 含水量15
- 1.2.3 C/N比15
- 1.2.4 通风量对堆肥化的影响15-16
- 1.2.5 pH值对堆肥化的影响16
- 1.2.6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化的影响16
- 1.2.7 生物质炭对堆肥化的影响16-17
- 1.3 堆肥过程中的碳氮转化规律17
- 1.3.1 堆肥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规律17
- 1.3.2 堆肥过程中氮素的变化规律17
- 1.4 堆肥腐熟指标的研究17-19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19-20
- 1.5.1 研究目的19
- 1.5.2 研究内容19-20
- 1.6 技术路线20-21
- 第二章 通风气和微生物菌剂作用下蔬菜废弃物堆肥化氮素转化和腐熟度变化21-28
- 2.1 引言21-22
- 2.2 材料与方法22-23
- 2.2.1 试验材料22
- 2.2.2 试验设计22
-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22-23
- 2.2.4 数据分析23
- 2.3 结果与分析23-27
- 2.3.1 温度的变化23-24
- 2.3.2 含水量的变化24
- 2.3.3 全氮含量的变化24-25
- 2.3.4 硝铵态氮含量的变化25-26
- 2.3.5 碱解氮的变化26
- 2.3.6 发芽指数的变化26-27
- 2.4 小结27-28
- 第三章 通气和微生物菌剂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的有机碳转化28-34
- 3.1 引言28
- 3.2 材料与方法28-29
- 3.2.1 堆肥原料及配比28
- 3.2.2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28-29
- 3.3 结果与分析29-33
- 3.3.1 有机碳的变化29-30
- 3.3.2 水溶性有机碳30-31
- 3.3.3 腐殖质总量的变化31
- 3.3.4 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变化31-32
- 3.3.5HA/FA的变化32-33
- 3.4 小结33-34
- 第四章 添加生物质炭对蔬菜废弃物堆肥化过程氮素转化的影响34-43
- 4.1 引言34
- 4.2 材料与方法34-36
- 4.2.1 试验材料34-35
- 4.2.2 试验设计35
- 4.2.3 测定项目及方法35-36
- 4.2.4 氮素损失率的计算36
- 4.2.5 数据处理36
- 4.3 结果与分析36-41
- 4.3.1 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36-37
- 4.3.2 全氮含量的变化37
- 4.3.3 无机氮的变化趋势37-38
- 4.3.4 挥发性氨的变化38-39
- 4.3.5 有机态氮的变化39-40
- 4.3.6 堆肥产物的氮素损失率40-41
- 4.4 讨论41
- 4.5 小结41-4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3-45
- 5.1 结论43-44
- 5.2 存在问题及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粪便堆肥化处理技术[J];中国家禽;2005年05期
2 许俊娟;;猪场粪污清理、堆放与堆肥化处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3年04期
3 金家志;邵凤君;;日本的畜禽粪堆肥化处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9年03期
4 杨毓峰,薛澄泽,杨雪峰;畜禽废物堆肥质量与应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周肖红;;绿化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模式和技术环节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9年04期
6 桂萌;熊建军;崔希龙;赵振凤;;城市污泥堆肥化处理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7 杨列;刘婷;谢文刚;熊辉;曹泳民;陈朱蕾;;生活垃圾预处理后续堆肥化通风方式优化研究[J];环境工程;2012年01期
8 铃木俊二 ,张耀宏;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化设备[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4年06期
9 赵子定;常玉海;;污泥堆肥化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2年04期
10 高小迪;孙利鑫;王引权;陈晖;;薄荷药渣堆肥化试验可行性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肖红;;绿化垃圾堆肥化处理调研和技术环节初探[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管道平;胡清秀;冯作山;;食用菌菌渣堆肥化 促进秸秆菌业良性循环[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垃圾堆肥化技术勿过分炒作[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张小军;澳大利亚科学养殖生猪 规范处理死畜[N];东方城乡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海滨;苦参提取残渣的堆肥化处理及防控土传病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易境;猪场废弃物堆肥中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细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田峗;园林废弃物堆肥化处理及其产品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英;青藏高原高温堆肥中三种通气工艺对微生物代谢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文圣;不同组群奶牛粪便堆积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氮转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辉;废弃物堆肥化基质地面覆盖对果园土壤及果树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郝凤佩;一种死猪堆肥化处理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国兴;通风量对牛粪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及氨氧化活性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6 徐路魏;蔬菜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碳氮转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刘佳;堆肥高温期接种菌时空分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郭普辉;造纸污泥堆肥发酵工艺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毅;农林废物堆肥化中细菌对木质素的降解及产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大矢绫子;投放频度与投放方法对有机废弃物堆肥化过程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蔬菜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碳氮转化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