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粉垄耕作对平地和坡耕地蔗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5 20:21
  2018-2019年在广西南宁丘陵山区甘蔗田采用雨养模式,设置粉垄耕作与常规耕作两种耕作方式,开展平地和坡耕地甘蔗田间试验。试验在甘蔗全生育期不进行人工灌溉,收获期采集0-15cm耕层及15-30cm耕层土壤样品,用土壤紧实度仪多点位测定0-45cm深度土壤紧实度,利用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应用室内恒温培养-碱液吸收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以探索粉垄耕作对坡耕地雨养蔗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及土壤团聚体与紧实度结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地蔗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始终高于坡耕地,粉垄耕作处理下,平地0-15cm和15-30cm耕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量较坡耕地分别提高0.32倍和1.05倍;坡耕地蔗田土壤0-15cm和15-30cm耕层有机碳7日累积矿化量粉垄耕作比常规耕作升高81.7%和降低7.5%,平地上则降低8.4%和升高2.6%;(2)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粉垄耕作提高了蔗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平地和坡耕地分别增加5.53%和2.30%,平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为坡耕地的1.00~1.03倍,粉垄耕作降低了蔗田土壤中小、微团聚体含量。同时,粉垄耕作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2020,4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粉垄耕作对平地和坡耕地蔗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结构的影响


图2 两种耕作方式下平地和坡耕地土壤培养7d过程中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动态变化

土壤图,土壤,方式,垄耕


在常规耕作方式下,平地(CT1)与坡耕地(CT2)相比,0-15cm耕层CT1处理的紧实度低于CT2处理,相反,15-30cm耕层CT1处理的紧实度高于CT2处理;在粉垄耕作方式下,平地(SR1)与坡耕地(SR2)相比,0-15cm耕层SR1处理的紧实度低于SR2处理,相反,15-30cm耕层SR1处理的紧实度高于SR2处理。说明平地对0-15cm耕层土壤紧实度有降低的作用,但升高了15-30cm耕层土壤紧实度。3 讨论与结论

过程图,矿化,速率,土壤


由图1a可见,平地上土壤样品培养初期,有机碳矿化速率不稳定,培养3d后缓慢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稳定期数据显示,粉垄(SR)与常规(CT)耕作方式在0-15cm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培养结束时常规耕作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为28.2mg·kg-1·d-1,而粉垄耕作的有机碳矿化速率低于常规耕作,为常规的89.07%;在15-30cm耕层,两种耕作方式间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平坦耕地上,粉垄耕作可明显降低0-15cm耕作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对15-30cm耕层影响不大。由图1b可见,在0-15cm和15-30cm耕层,粉垄(SR)和常规(CT)两种耕作方式下坡耕地上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低于平地,随培养时间增加其变化趋势与平地一致,后期逐渐趋于稳定或略升高。从数据大小看,在0-15cm耕层,坡耕地上粉垄耕作的有机碳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P<0.05),平均为20.23mg·kg-1·d-1,是常规耕作的1.93倍;在15-30cm耕层,两种耕作方式间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无显著差异。可见,粉垄耕作可显著提高坡耕地0-15cm耕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草坡地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矿化特征[J]. 孔维波,石芸,姚毓菲,邵明安,魏孝荣.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2)
[2]绿肥压青粉垄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郑佳舜,胡钧铭,韦翔华,黄太庆,李婷婷,黄嘉琪.  中国农业气象. 2019(01)
[3]绿肥压青粉垄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后延效应的影响[J]. 陈胜男,胡钧铭,徐宪立,韦翔华,何铁光.  中国农业气象. 2018(12)
[4]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刘卫玲,程思贤,周金龙,王川锋,周亚男,王群,赵亚丽,李潮海.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3)
[5]耕作对健康耕层结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 胡钧铭,陈胜男,韦翔华,夏旭,韦本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2)
[6]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韩新生,马璠,郭永忠,蔡进军,温淑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2)
[7]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刘丹,张霞,李军,王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8]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J]. 康绍忠,霍再林,李万红.  中国科学基金. 2016(03)
[9]延安治沟造地工程的现状、特点及作用[J]. 贺春雄.  地球环境学报. 2015(04)
[10]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J]. 王慧杰,郝建平,冯瑞云,南洋,杨淑巧,南建福.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8)

博士论文
[1]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研究[D]. 姜义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耕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有机碳转化及水分利用影响[D]. 王健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26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6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