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6 18:15
本文关键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风险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青海的粮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旱灾有加重趋势。本文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为研究区,用两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的旱灾风险。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旱灾风险评价方法评价了长时间序列下的旱灾风险,基于云模型、熵权法的旱灾评价方法评价了典型年(2005年)的旱灾风险,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研究区的旱灾风险,对当地抗旱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3个气象站1959-2005年的降水量、蒸发量、气温资料以及1959-2005年各地区历史灾情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利用模糊理论、灰色理论、熵权法、云模型等理论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别评价了1959-2005年长序列和典型年2005年两个时间尺度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风险等级及分布情况。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旱灾风险评价方法以1959-2005年的降水量、气温数据为基础获取SPEI序列,用模糊理论的信息扩散方法处理作物生长季节3-8月份的SPEI序列,并结合1959-2005年历年各地区历史灾情资料构建灰色风险模型,得到各个地区不同旱灾等级的风险。评价结果可知:长时间序列下,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发生的最大风险率大都在中旱、重旱等级,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中部最容易发生的旱灾类型为中旱,南部最易发生的旱灾类型较其他地区偏重。评价结果与研究区长时期内的实际灾情情况较为相符。(2)分析研究区历史旱灾发生规律,得出当地旱灾具有如下特征:1)近期的旱灾发生频率大大高于历史时期,抗旱形势严峻;2)易旱时间集中于三个时段:3-8月、6-8月、3-5月;3)大部分地区最易发生的旱灾为中旱及以上等级;东部农业区13个地区只有西宁的旱灾发生总频次明显低于周围其他地区,发生频率低于40%,属旱灾低发地区,其他地区各等级旱灾发生频率在55.6%-77.8%之间,属旱灾高发地区。(3)初步分析了研究区的旱灾成灾机理,得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的最根本成因是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导致的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时空分布不均匀。此外,耕地率相对较高、有效灌溉率低、抗旱能力差也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频发的重要原因。(4)基于云模型、熵权法、灾害风险系统的旱灾风险评价方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灾损敏感性、抗旱能力四个层面,在青海省旱灾成灾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旱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4-2005年的降水、蒸发、2005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用正态云模型计算各旱灾等级隶属度,熵权法确定各准则层内指标权重,建立旱灾风险评价模型,评价2005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各个地区的旱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大部分地区的旱灾风险为轻险到中险,风险等级整体较轻。轻险地区有:门源、大通、湟源、湟中、乐都、尖扎、民和。中险地区有互助、化隆、贵德、黄南。微险地区有:西宁、循化。整体分布呈北部旱灾风险较轻、南部风险相对偏重的分布特点。本方法的评价结果与2005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各个区域的旱灾实际情况、整体旱情趋势较为一致。(5)从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方面对比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旱灾风险评价方法和基于云模型、熵权法的旱灾评价方法。第一种方法适用于评价长时间序列下的旱灾风险,所需资料少,但受理论的限制无法评价典型年的旱灾风险;第二种方法适用于评价某典型年的旱灾风险,缺点在于指标遴选过程对数据量要求高。上述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长序列、典型年的旱灾风险评价,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对青海省长时期或任一典型年的旱灾风险做出评价,应用意义更广。
【关键词】:旱灾风险评价 模糊-灰色理论 旱灾评价指标体系 云模型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旱灾风险研究现状12-13
- 1.2.2 干旱指标研究现状13-14
- 1.2.3 旱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14-15
- 1.2.4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旱灾风险评价方法理论基础18-24
- 2.1 模糊理论18-20
- 2.2 灰色理论20
- 2.2.1 灰色模型的理论基础20
- 2.2.2 灰色风险模型建立20
- 2.3 熵权法20-21
- 2.4 云模型21-22
- 2.4.1 云模型概念机器数字特征21
- 2.4.2 正向云模型发生器21-22
- 2.5 云模型、熵权法的结合22-24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旱灾风险评价24-35
- 3.1 数据来源24-25
- 3.2 季节选择25
- 3.3 干旱指数选取25-26
- 3.3.1 干旱影响因子的选取25
- 3.3.2 SPEI指数获取25-26
- 3.4 基于模糊理论的SPEI数据处理26-31
- 3.5 灰色旱灾风险模型建立31-33
- 3.6 评价结果验证33-34
- 3.7 小结34-35
- 第四章 基于云模型、熵权法的旱灾风险综合评价35-65
- 4.1 旱灾特征和成灾机理35-41
- 4.1.1 旱灾特征分析35-36
- 4.1.2 旱灾规律分析36-38
- 4.1.3 农业旱灾成因机理分析38-41
- 4.2 数据来源41
- 4.3 旱灾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1-44
- 4.3.1 旱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41
- 4.3.2 危险性评价指标41-42
- 4.3.3 暴露性评价指标42
- 4.3.4 灾损敏感性评价指标42-43
- 4.3.5 抗旱能力评价指标43-44
- 4.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44
- 4.5 评价等级的划分44-45
- 4.6 基于云模型的旱灾风险综合评价及结果45-62
- 4.7 评价结果验证62-64
- 4.8 小结64-6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5-69
- 5.1 总结65-67
- 5.2 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5
- 作者简介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红梅;李林;王振宇;;气象干旱指标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适用性研究[J];青海气象;2010年02期
2 张万寿;李玉璋;;我省东部农业区道路冻胀翻浆机理及防治[J];青海科技;2009年04期
3 蒋文苑,张国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降水趋势分析[J];青海环境;1998年04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永昌;;青海东部农业区食管癌123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永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特色制种成为农业发展新亮点[N];粮油市场报;2005年
2 记者 朱晓雯 通讯员 康晓燕;今年我省向老天“要”降水6.40亿立方米[N];西宁晚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晓晓;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风险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灾风险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