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各形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7 00:07

  本文关键词:土壤各形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锌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锌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人生命健康。而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人体补锌具有重要的作用。小麦中籽粒锌含量主要与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有关,而中国北方大部分为石灰性土壤,属于潜在缺锌土壤,所以如何提高土壤中有效锌含量成为解决石灰性土壤缺锌的主要难题。锌肥施入土壤中,其形态分布和现实供锌能力间关系尤为重要。土壤中各形态锌生物有效性不同,为交换态、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氧化锰结合态、紧结有机态依次递减。而土壤中DTPA-Zn含量相同时,各形态锌含量不同,会导致土壤现实供锌能力不同。土壤中添加秸秆不仅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而且能够提高土壤中锌的活性。本试验通过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锌含量及其对DTPA-Zn的贡献量,探究土壤锌化学组分间关系对土壤现实供锌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不同施肥方式土壤DTPA-Zn含量和各形态锌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缺锌土壤中,仅添加秸秆不能显著提高土壤中DTPA-Zn含量,但能够改变土壤中各形态锌含量分布,促进土壤中各形态锌之间的转化,增加交换态锌和碳酸盐结合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促进活性较高锌对有效锌的贡献量;单独添加锌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DTPA-Zn含量及各形态锌的贡献量,其中贡献量增长量最大为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锌;同时施加锌肥和秸秆显著提高土壤中DTPA-Zn含量和各形态锌含量,促进各形态锌之间的转化,其中贡献量最高为交换态锌,但添加的秸秆出现降低锌肥效果的现象。(2)通过计算土壤不同形态锌对DTPA-Zn含量的贡献量,研究土壤现实供锌能力。其结果表明,单施秸秆和空白处理土壤DTPA-Zn最大贡献量均为紧结有机态和交换态锌;单施锌肥和锌与秸秆配合施用结果一致,对DTPA-Zn贡献量最大为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锌。表明无论添加外源锌肥或秸秆,都会增加有效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提高土壤的现实供锌能力,尤其添加秸秆后,会促进土壤锌向有效态转化,提高土壤中交换态、松结有机态等有效性较高的锌含量。综上所述,土壤中对DTPA-Zn含量贡献量最大为交换态锌,土壤中锌形态生物有效性越高,对DTPA-Zn贡献量越大。当土壤锌含量较低时,生物有效性较低形态的锌对DTPA-Zn贡献量较大,当添加秸秆后,不会显著增加土壤DTPA-Zn含量,但会促进土壤中锌形态之间的转化,提高有效性较高的形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降低有效性较小形态锌的贡献量。添加锌肥是有效的提高土壤DTPA-Zn含量和土壤中各形态锌含量的措施,并且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效锌对DTPA-Zn的贡献量且作用效果优于单施秸秆。
【关键词】:DTPA-Zn 锌形态 贡献量 土壤锌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18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土壤中各形态锌的变化13
  • 1.2.2 土壤中锌的有效性13-14
  • 1.2.3 不同形态锌的提取方法14
  • 1.2.4 土壤中各形态Zn与有机物质的相互关系14-15
  • 1.2.5 土壤DTPA-Zn与土壤中各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15
  • 1.2.6 秸秆还田优势15
  • 1.3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切入点15-17
  • 1.4 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18-20
  • 2.1 试验地概况18
  • 2.2 试验设计18
  • 2.3 研究技术路线18-19
  • 2.4 土壤各形态锌含量的测定方法19
  • 2.5 数据处理19-20
  • 第三章 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效锌的影响20-27
  • 3.1 引言20
  • 3.2 结果与分析20-25
  • 3.2.1 不同施肥条件下DTPA-Zn含量20-21
  • 3.2.2 不同施肥条件下Ex-Zn贡献量21-22
  • 3.2.3 不同施肥条件下Wbo-Zn贡献量22
  • 3.2.4 不同施肥条件下Carb-Zn贡献量22-23
  • 3.2.5 不同施肥条件下OxMn-Zn贡献量23-24
  • 3.2.6 不同施肥条件下Sbo-Zn贡献量24-25
  • 3.2.7 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形态锌对土壤DTPA-Zn贡献量25
  • 3.3 讨论与结论25-27
  • 第四章 土壤各形态锌含量对DTPA-Zn的影响27-31
  • 4.1 引言27
  • 4.2 结果与分析27-30
  • 4.2.1 对照条件下不同形态锌对土壤中DTPA-Zn贡献量27-28
  • 4.2.2 单施秸秆条件下不同形态锌对土壤中DTPA-Zn贡献量28
  • 4.2.3 单独施加锌肥条件下不同形态锌对土壤中DTPA-Zn贡献量28-29
  • 4.2.4 同时施加锌肥和秸秆条件下不同形态锌对土壤中DTPA-Zn贡献量29-30
  • 4.3 讨论与结论30-31
  • 第五章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7
  • 致谢37-38
  • 作者简介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绍清,纪晓琦,宋怡;DTP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锰、铁的分析误差[J];土壤肥料;1987年03期

2 Lloyd RD;王崇道;;猎犬钚和镅的促排:首次Ca-DTPA剂量对螯合疗效的影响[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1年02期

3 L.M.Budhewar;金星耀;汪羞德;;温度和湿度状况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锌的影响[J];土壤学进展;1985年05期

4 陈事荣;DTPA提取土壤锌、铜、铁、锰温度校正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5 骆永明,黄昌勇,袁可能,朱祖祥;渍水植稻环境中土壤DTPA浸提态锌动态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1年S1期

6 J.L.Havlin;P.N.Soltanpour;邵煜庭;;对NH_4HCO_3-DTPA法测定土壤中铁和锌的评价[J];土壤学进展;1985年05期

7 李苗苗;石辉;聂三安;葛体达;童成立;肖和艾;Kozo Iwasaki;;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差异分析[J];土壤通报;2013年02期

8 仝淑慧;王莉;赵娟;张永清;;M3法与DTPA法测定我国北方土壤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及其浸提特征的研究[J];土壤通报;2013年02期

9 孙鸣镝;方海兰;郝冠军;周建强;崔晓阳;;AB-DTPA,CaCl_2-DTPA两种方法分析土壤8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J];土壤与作物;2014年02期

10 V.K.Labhsetwar;何文寿;;NH_4HCO_3-DTPA,NaHCO_3,CaCl_2和Na_2-EDTA法测定土壤磷的比较试验[J];土壤学进展;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雯希;顾费晨;陈昌云;陆国飞;张长丽;;钆_(DTPA@N-羧甲基壳聚糖)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2 ;Effects of Molecular Polymer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with Gd-DTPA on Imaging of Rabbits[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华玲;;Gd-DTPA行脑CTA检查的技术探讨[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4 李华玲;;Gd-DTPA行脑CTA的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5 敬兴果;古赛;李建国;;核素~(99m)Tc-DTPA液体胃排空测定法的临床价值探讨[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许方;婧伟;韩鸿宾;;3T场强下运用3D MP-RAGE序列进行Gd-DTPA的定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薛建军;杨爱民;高蕊;冉宏德;程虎;;~(99)Tc~m-DTP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在移植肾供体中的应用价值[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程兵;丁献敏;杜晓光;;~(99)Tc~m-DTPA肾图半排时间正常值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9 丁竹红;尹大强;吴熙;胡忻;;DTPA对污染土壤的柱淋洗及其对金属元素形态的效应[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戴光复;金月英;寇明英;苑淑渝;张良安;;~(99m)Tc-MIBI和~(99m)Tc-DTPA细胞水平的分布的实验研究[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志城;喷替酸钙三钠和喷替酸锌三钠注射液[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解朋;以~(99m)Tc-DTPA双血浆法为参考标准研究关于CKD-EPI方程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几个问题[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定娃;DTPA酰肼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性顺磁金属配合物作为潜在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孟滔;家兔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成像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吴元魁;HSA-(Gd-DTPA)_(18-19)的合成及其在MR淋巴造影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炜;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癌患者TACE-RFA术后疗效评估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宝;DTPA对三元复合驱除垢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葛平菊;新型骨靶向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丁婷婷;土壤各形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孙鸣镝;AB-DTPA浸提土壤多元素的适用性分析及其测定四种土壤污染元素环境质量标准初探[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胡丹飞;新型促排剂WSC-DTPA纳米粒对内污染铀促排和防护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黄瑾瑜;Gd-EOB-DTPA在肝局灶性病变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9年

8 丁志凌;~(99m)Tc标记Gd-DTPA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9 杨宝军;~(99)Tc~m-DTPA与~(99)Tc~m-OCT眼眶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华玲;Gd-DTPA行脑CTA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土壤各形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9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