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主导下紫色泥岩发育土壤的发生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18 16:05
紫色土所在地区多为四川盆地的丘陵和山地,热量和水分在不同地形部分上重新分配,加之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不同地形部位土壤的颗粒组成、养分含量、持水性、抗旱力和保肥性能出现差异,土壤发育程度不同。客观定量地评价土壤风化作用引起的土壤性质改变及土壤所处风化阶段是解译土壤环境变化和改善土壤环境的首要前提,我们不可以忽略土壤资源变化背后的土壤发育过程。如何有效地解决紫色土区的土壤侵蚀以及其所带来的土壤问题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以紫色泥岩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形态特征、理化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不同坡位(坡顶、坡肩、坡腰、坡脚及坡底)土壤的发育程度,探讨微地形条件下土壤风化发育的变化规律,为人为条件下调控紫色土成土过程提供定量依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紫色土的形态特征通过对土壤剖面野外形态的观察和形态特征的描述,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与母质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微地形条件下不同坡位发育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从丘陵坡顶到坡底,紫色土剖面构型由A-C型为主变为以A-B-C型为主,土体厚度明显增加,平均值分别为16.5 cm、35.5 cm、62.1 cm、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紫色丘陵土壤分布
第 2 章 绪论山丘陵地貌;海拔相对高差一般为 20~150 m,最大高差 530m,最高点为玉龙公社坛子石,峰顶海拔 869 m。境内地层由各种沉积岩构成,从第四系全新统至中生代三叠系中统嘉陵江组石灰岩均有出露;成土母质以中生代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自流井组紫色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风化物为主;全区土壤类型包括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黄壤、水稻土 5 个土类,以紫色土和水稻土面积分布最广,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47.99%和 51.31%。
第 2 章 绪论表 2-2 采样断面位置信息Tab.2-1 The location of sampling slopes序号 断面编号 地点 坐标(N/E) 海拔/m1 S1 潼南区柏梓镇哑河村 7 社、10 社 30°09′04″ 105°45′31″ 3312 S2 潼南区塘坝镇苏家村 6 社 29°57′56″ 105°47′27″ 3303 S3 潼南区卧佛镇冷坝村 2 社 29°53'46'' 105°46′59″ 3014 S4 大足区中敖镇三桥村 3 社 29°46'09" 105°40'25" 4085 S5 大足区中敖镇转洞村 2 社 29°44'13'' 105°40′19″ 4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色丘陵区微地形条件下耕作土壤发生特征[J]. 唐嘉鸿,杜静,钟守琴,魏朝富. 土壤通报. 2018(02)
[2]pH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化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J]. 王静,肖国举,毕江涛,马飞,韩磊. 生态环境学报. 2017(10)
[3]不同施肥处理调节土壤pH值对三七发病率及其生长的影响[J]. 吴凤云,崔秀明,杨野,官会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4]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研究[J]. 曲潇琳,龙怀玉,谢平,曹祥会,王佳佳. 土壤学报. 2017(05)
[5]集约化种植下潮土养分肥力与团聚体特征相互关系研究[J]. 张先凤,朱安宁,张佳宝,杨文亮,车威. 土壤. 2017(01)
[6]雨滴击溅对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影响[J]. 付玉,李光录,郑腾辉,李柏桥,张腾.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3)
[7]从《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解读全球土壤学社会责任和发展特点及对中国土壤学研究的启示[J]. 张旭辉,邵前前,丁元君,程琨,卞荣军,刘晓雨,郑聚锋,李恋卿,潘根兴. 地球科学进展. 2016(10)
[8]侵蚀性花岗岩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风化特征研究[J]. 陈儒章,张丽萍,邬燕虹,邱陆旸. 土壤学报. 2016(06)
[9]不同海拔高度植烟土壤pH值分布情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J]. 黄婷,周冀衡,李强,王育军,张卓. 土壤通报. 2015(01)
[10]土壤pH值与土壤因子灰色关联探讨[J]. 陈丹宁,王继富. 土壤通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中国东北典型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发生学特征研究[D]. 孙仲秀.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成土特征[D]. 杜静.西南大学 2014
[3]区域成土过程:认识与表达[D]. 罗友进.西南大学 2011
[4]高光谱土壤成分信息的量化反演[D]. 周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几种地带性土壤有机质组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D]. 王迪.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侵蚀性风化花岗岩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风化特征研究[D]. 陈儒章.浙江大学 2017
[3]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不同母质土壤发育特征及定量评价[D]. 杨松.华中农业大学 2016
[4]基于微地形下的紫色砂岩和泥岩土壤剖面分异特性研究[D]. 吴涌泉.西南大学 2010
[5]紫色土区土地利用对土壤影响的整合分析[D]. 贾艳.河北师范大学 2009
[6]四川盆地成土速率及其调控[D]. 李渝.西南大学 2008
[7]川中丘陵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林正雨.四川农业大学 2008
[8]不同母质紫色土水分特征及作物需水量的研究[D]. 刘敏.四川农业大学 2007
[9]四川盆中丘陵区成土母质和地形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研究[D]. 张春.四川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990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紫色丘陵土壤分布
第 2 章 绪论山丘陵地貌;海拔相对高差一般为 20~150 m,最大高差 530m,最高点为玉龙公社坛子石,峰顶海拔 869 m。境内地层由各种沉积岩构成,从第四系全新统至中生代三叠系中统嘉陵江组石灰岩均有出露;成土母质以中生代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自流井组紫色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风化物为主;全区土壤类型包括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黄壤、水稻土 5 个土类,以紫色土和水稻土面积分布最广,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47.99%和 51.31%。
第 2 章 绪论表 2-2 采样断面位置信息Tab.2-1 The location of sampling slopes序号 断面编号 地点 坐标(N/E) 海拔/m1 S1 潼南区柏梓镇哑河村 7 社、10 社 30°09′04″ 105°45′31″ 3312 S2 潼南区塘坝镇苏家村 6 社 29°57′56″ 105°47′27″ 3303 S3 潼南区卧佛镇冷坝村 2 社 29°53'46'' 105°46′59″ 3014 S4 大足区中敖镇三桥村 3 社 29°46'09" 105°40'25" 4085 S5 大足区中敖镇转洞村 2 社 29°44'13'' 105°40′19″ 4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色丘陵区微地形条件下耕作土壤发生特征[J]. 唐嘉鸿,杜静,钟守琴,魏朝富. 土壤通报. 2018(02)
[2]pH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化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J]. 王静,肖国举,毕江涛,马飞,韩磊. 生态环境学报. 2017(10)
[3]不同施肥处理调节土壤pH值对三七发病率及其生长的影响[J]. 吴凤云,崔秀明,杨野,官会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4]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研究[J]. 曲潇琳,龙怀玉,谢平,曹祥会,王佳佳. 土壤学报. 2017(05)
[5]集约化种植下潮土养分肥力与团聚体特征相互关系研究[J]. 张先凤,朱安宁,张佳宝,杨文亮,车威. 土壤. 2017(01)
[6]雨滴击溅对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影响[J]. 付玉,李光录,郑腾辉,李柏桥,张腾.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3)
[7]从《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解读全球土壤学社会责任和发展特点及对中国土壤学研究的启示[J]. 张旭辉,邵前前,丁元君,程琨,卞荣军,刘晓雨,郑聚锋,李恋卿,潘根兴. 地球科学进展. 2016(10)
[8]侵蚀性花岗岩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风化特征研究[J]. 陈儒章,张丽萍,邬燕虹,邱陆旸. 土壤学报. 2016(06)
[9]不同海拔高度植烟土壤pH值分布情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J]. 黄婷,周冀衡,李强,王育军,张卓. 土壤通报. 2015(01)
[10]土壤pH值与土壤因子灰色关联探讨[J]. 陈丹宁,王继富. 土壤通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中国东北典型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发生学特征研究[D]. 孙仲秀.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成土特征[D]. 杜静.西南大学 2014
[3]区域成土过程:认识与表达[D]. 罗友进.西南大学 2011
[4]高光谱土壤成分信息的量化反演[D]. 周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几种地带性土壤有机质组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D]. 王迪.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侵蚀性风化花岗岩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风化特征研究[D]. 陈儒章.浙江大学 2017
[3]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不同母质土壤发育特征及定量评价[D]. 杨松.华中农业大学 2016
[4]基于微地形下的紫色砂岩和泥岩土壤剖面分异特性研究[D]. 吴涌泉.西南大学 2010
[5]紫色土区土地利用对土壤影响的整合分析[D]. 贾艳.河北师范大学 2009
[6]四川盆地成土速率及其调控[D]. 李渝.西南大学 2008
[7]川中丘陵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林正雨.四川农业大学 2008
[8]不同母质紫色土水分特征及作物需水量的研究[D]. 刘敏.四川农业大学 2007
[9]四川盆中丘陵区成土母质和地形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研究[D]. 张春.四川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9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