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RS/GIS和RUSLE的宁化县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18:43
  当前水土流失是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尺度上,利用RS/GIS技术研究水土流失现状及动态变化,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保障。本文基于RS/GIS技术和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模型(RUSLE),以宁化县为研究区,收集2001、2007和2013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三年月降水资料、土壤类型图以及样地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这些数据分别计算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度因子、土壤侵蚀力因子、降雨侵蚀力因子和水土保持管理因子。然后利用RUSLE模型估算2001年、2007和2013年三个时期的土壤侵蚀状况,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宁化县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规律,本研究分别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子(高程和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因子作用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特征。研究成果证明基于RS/GIS的RUSLE模型能够推广到区域水土流失的估算上,能够为区域土壤侵蚀的定量化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宁化县土壤侵蚀总面积从2001年的408.86km2减少到2013年的317.79km2,近十二年间,土...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RS/GIS和RUSLE的宁化县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研究


图1-2宁化县DEM专题图??Fig.l-2?The?DEM?化ematic?map?of?Ninghua?county??宁化县DEM数一共2578行巧198列,辨为30,程值范围从200??

格式,数据格式


??.2数据格式的转换与重采样??由于软件设计的数据兼容性问题,不同的软件对数据格式的要求存在差异,??此,査看数据格式是否符合软件需求,是对数据进行编辑、分析、存储等操作??前提。通过数据转换,可W实现不同的源数据在语义上的一致性。??.2.1?DEM数据转换??将格网数据格式的DEM转换成ASCII格式,方便程序通过数组的形式访问??字高程数据。具体转换方法如下:调用ArcGIS工具箱——转换工具——由栅??格转ASCII文件,此ASCII文件前六行必须包含DEM数据结构的头文件,前六??行为:ncols、nrows、xllcomer、yllcomer、cellsize?和?NODATA_value。如图?4?所??:??

输入数据,程序,计算结果,坡长


S为坡度因子,无纲量;0是坡度,单位为弧度。??根据Hickey的NCSL坡长计算算法,WC++语言编写自动提取坡长坡度因子的??程序[561,如图3-5所示。本研究利用30米分辨率的宁化县DEM数字高程模型作为??输入数据,并根据公式(3-4)、(3-5)、(3-巧、(3-7巧日自动提取坡长坡度因子程序??(Isfac_c.exe)生成相关各因子图层。如图3-6、图3-7、图3-8、图3-9、图3-10、??图3-11、图3-12所示。??--a?|i?s〇〇fce_c?.署?#ce!M执.dat??當?1哥{聋?即.d"?遭马nSovwiat??.<?;3?部?e;n;tjen-dat?讓斯ogSle-dat??#ruslelsZdat?由,:!必的p_a巧.dat??I??s!c_ang.datauxjcml?^slp_arg.d3tcw??-J?巧?lp_ang.datxmt?-1?#slp_cutdal??(a)?(b)??图3-5?(a)运行lsfac_c.exe程序,输入数据设置参数;(b)输出各因子计算结果??Fig.3-5?(a)Rimning?15垃(:_(:.6乂6?program’input?data?and?set?re拓rence;〇))ouput?each?拉ctor?and?Ksu"??在ArcGIS打开生成的各个因子图层,我们发现,生成的各个因子数据没有属??性表和统计数据。利用数据管理器下面的栅格处理工具——"计算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和USLE的钦江流域土壤侵蚀评估[J]. 高峰,华璀,卢远,陶艳成.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1)
[2]基于RS/GIS和RUSLE的华北平原土壤侵蚀现状分析[J]. 徐艳杰,姚志宏,赵东保.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6)
[3]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 李娟,龚纯伟.  测绘科学. 2011(02)
[4]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GEOWEPP的流域产沙量估算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研究[J]. 倪九派,高明,魏朝富,谢德体.  土壤学报. 2010(01)
[5]基于GIS的广州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变化分析[J]. 钟凯文,孙彩歌,解靓.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01)
[6]土壤侵蚀研究中的“3S”技术应用进展[J]. 朱连奇,冯文峰,朱文博.  地理科学进展. 2008(06)
[7]区域土壤侵蚀普查方法的初步讨论[J]. 杨勤科,李锐,刘咏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3)
[8]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方法及其思考[J]. 李智广,杨胜天,高云飞,严慕绥,曾红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3)
[9]基于RS/GIS和RUSLE的流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以福建省吉溪流域为例[J]. 陈燕红,潘文斌,蔡芫镔.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03)
[10]基于GIS与QuickBird影像的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J]. 潘竟虎,董晓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 林惠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99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99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