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东北典型漫川漫岗区的侵蚀沟空间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4 11:53
  沟壑侵蚀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影响了当地大型机械耕作效率,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的漫川漫岗地区嫩江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结合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侵蚀沟与土地利用因素、地形因素间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嫩江县土壤侵蚀情况严重,随高程、坡度的增加,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阳坡比阴坡更易发生侵蚀现象;侵蚀沟密度最大的用地类型是裸地,其次是园地、耕地,植被覆盖度和人类活动也是影响侵蚀沟发生发育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43(1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东北典型漫川漫岗区的侵蚀沟空间特征分析


嫩江县侵蚀沟密度图

密度图,高程,密度,坡度


图1 嫩江县侵蚀沟密度图坡度的大小是影响地表径流流速以及对土地的侵蚀作用的主要诱因之一。利用嫩江县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计算县域范围内的坡度,计算结果显示,平均坡度为3.38°。通过坡度分级统计出不同坡度下土地面积在总面积中的占比,如图3所示,坡度在7°以下的土地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88.97%,坡度在2°以下占41.40%,则有将近一半土地坡度在2°—7°之间,具有坡长坡缓的地形特征。

统计图,统计图,坡度,坡向


本研究按照9个坡向(分类标准见表1),对利用DEM数据提取的坡向数据进行分级,结合侵蚀沟分布数据,计算出不同坡向上侵蚀沟密度。从图5可以看出,侵蚀沟密度最大值位于西南坡,整体体现为南坡大于北坡,西南坡大于西北坡,东南坡大于东北坡。阳坡与阴坡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导致不同坡向上土壤结构、植被覆盖都存在分异,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白天与夜晚的地面温度差异也较大,再加上研究区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春季冰雪融化速度阳坡明显大于阴坡,融水的快速汇集,更易造成侵蚀沟的发育。图4 侵蚀沟密度与坡度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研究[J]. 顾广贺,王岩松,钟云飞,刘建祥,范昊明,刘立权.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2)
[2]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J].   中国水土保持. 2013(10)
[3]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粮食安全[J]. 刘兴土,阎百兴.  中国水土保持. 2009(01)
[4]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J]. 刘宝元,阎百兴,沈波,王志强,魏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1)
[5]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J]. 胡刚,伍永秋,刘宝元,郑秋红,张永光,刘洪鹄.  地理学报. 2007(11)
[6]东北典型丘陵漫岗区沟谷侵蚀动态及空间分析[J]. 李晓燕,王宗明,张树文,闫业超.  地理科学. 2007(04)



本文编号:3300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0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