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养分特征及其潜在归还能力
发布时间:2021-07-27 18:02
为了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养分特征及其养分潜在归还能力,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官司河流域5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反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养分潜在归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枯落物单位面积年蓄积量以马尾松-柏木-毛栗混交林最高,为605.3g/m2;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有机碳含量以马尾松-柏木-毛栗混交林最高,为390.9g/kg;全氮含量侧柏-麻栎混交林最高,为11.11g/kg;枯落物养分潜在归还量有机碳、全氮均以马尾松-柏木-毛栗混交林最高,分别为236.63g/(m2·a)、4.68g/(m2·a)。3)根据反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侧柏-麻栎混交林平均反隶属函数最大,为0.61,说明其潜在归还能力更强。综上所述,以马尾松为主的植被类型在养分潜在归还量等方面较其他植被类型更占优势,有利于区域植被恢复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枯落物年蓄积量
枯落物蓄积量季动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林龄云南松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归还特征[J]. 廖周瑜,惠阳,王邵军,陈鹏.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2]三峡库区不同柏木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特征[J]. 张龙成,黄小辉,耿养会,冯大兰. 西部林业科学. 2017(01)
[3]川南马尾松低效人工林不同改造模式后枯落物持水特性分析[J]. 张海涛,宫渊波,付万权,陈耀嘉,徐云岩,崔亚潇.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4)
[4]枯落物分解及其影响因素[J]. 陈婷,郗敏,孔范龙,李悦,庞立华. 生态学杂志. 2016(07)
[5]栓皮栎林下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研究[J]. 张祯尧,孙佳美,余新晓,李瀚之,侯沛轩.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6]原状枯落物覆盖对土壤温度及冻融过程的影响[J]. 李光南,贾燕锋,范昊明,高双. 冰川冻土. 2015(06)
[7]陕西榆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及枯落物水文效应[J]. 王谦,孙保平,丁国栋,赵国平,邓继峰,高广磊,王新星,李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8)
[8]樟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及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J]. 赵晶,闫文德,郑威,李忠文. 生态学报. 2016(02)
[9]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不同植物叶片及枯落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J]. 李鑫,曾全超,安韶山,董扬红,李娅芸. 环境科学. 2015(03)
[10]Litterfall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in different-aged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 in South China[J]. Lili Zhou,Addo-Danso Daniel Shalom,Pengfei Wu,Shubin Li,Yayun Jia,Xiangqing M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5(01)
本文编号:3306278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枯落物年蓄积量
枯落物蓄积量季动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林龄云南松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归还特征[J]. 廖周瑜,惠阳,王邵军,陈鹏.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2]三峡库区不同柏木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特征[J]. 张龙成,黄小辉,耿养会,冯大兰. 西部林业科学. 2017(01)
[3]川南马尾松低效人工林不同改造模式后枯落物持水特性分析[J]. 张海涛,宫渊波,付万权,陈耀嘉,徐云岩,崔亚潇.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4)
[4]枯落物分解及其影响因素[J]. 陈婷,郗敏,孔范龙,李悦,庞立华. 生态学杂志. 2016(07)
[5]栓皮栎林下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研究[J]. 张祯尧,孙佳美,余新晓,李瀚之,侯沛轩.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6]原状枯落物覆盖对土壤温度及冻融过程的影响[J]. 李光南,贾燕锋,范昊明,高双. 冰川冻土. 2015(06)
[7]陕西榆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及枯落物水文效应[J]. 王谦,孙保平,丁国栋,赵国平,邓继峰,高广磊,王新星,李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8)
[8]樟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及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J]. 赵晶,闫文德,郑威,李忠文. 生态学报. 2016(02)
[9]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不同植物叶片及枯落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J]. 李鑫,曾全超,安韶山,董扬红,李娅芸. 环境科学. 2015(03)
[10]Litterfall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in different-aged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 in South China[J]. Lili Zhou,Addo-Danso Daniel Shalom,Pengfei Wu,Shubin Li,Yayun Jia,Xiangqing M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5(01)
本文编号:330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