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云南省紫茎泽兰入侵区炭疽菌遗传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12:50
  植物病害一直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大多数的植物病害由病原真菌侵染所导致。炭疽菌(Colletotrichum)物种多,寄主广,在热带和亚热带广泛分布,能引起许多农作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水果患病。炭疽菌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及观赏植物上,对入侵植物以及本地植物的炭疽菌物种组成差异以及种群之间的遗传交流情况尚未开展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野外调查在云南省紫茎泽兰入侵区确定了 14个采样点,采集到了紫茎泽兰健康叶片、病斑叶片和本地植物病斑叶片,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经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 gene,ITS)测序鉴定,获得了 874株炭疽菌。对其中数量占优势的ITS基因型OTU48、OTU397进行多基因扩增,包括肌动蛋白基因(Actin gene,ACT)、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ene,GAPDH)、几丁质合成酶A基因(ChitinsynthaseAgene,CHS-1)、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2gene,TUB2...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云南省紫茎泽兰入侵区炭疽菌遗传结构研究


图2样地地理信息图??Fi?

序列,炭疽菌,居群,菌株


炭疽菌涵盖了云南省紫茎泽兰入侵区14个样地,其中91株来自紫茎泽兰病斑,??占总菌株数的25%;?189株来自紫茎泽兰健康叶片,占总菌株数的52%;?83株来??自紫茎泽兰入侵区本地植物,占总菌株数的23%?(图4)。另外,通过在UNITE??上比对菌株的ITS序列,我们获得了?134株参考菌株的多基因序列(具体菌株信??息见附表1,其中部分菌株序列有缺失片段)。??图5是多基因联合的BI树。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菌株与参考序列中??的胶孢炭疽菌聚集在一个大的分支,整个大分支又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分支,即Clade??A和CladeB。在CladeA进化枝中,大部分菌株为CA^awaesubsp.Ciggaro系统发??育种;在Clade?B进化枝中,果生炭疽菌系统发育种、暹罗炭疽菌系统发育种和一??个未知进化分支占据了主体。单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多基因联合构树结果??基本一致,而在具体的分支上则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应数据未给出)。??yryc*?wy-?oyyr*?twryy?wyy?i?ryy?i?yya"?myr??wyy?iwyir??if

单倍型,相对丰度


Fig.7?Haplotype?composition?of?C.?kahawae?subsp.?ciggaro??注:每个圆圈代表一个OTU,圆圈的大小表示其相对丰度。??Note:?Each?circle?represents?an?OTU,?and?circle?size?is?proportional?to?its?abundance.??CaBrrntnrkmm?fraenco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葡萄炭疽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J]. 邓维萍,杜飞,杨敏,杨积忠,何霞红,王海宁,李成云,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2)
[2]浅议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 胡隐昌,宋红梅,牟希东,罗建仁.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3]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 万方浩,刘万学,郭建英,强胜,李保平,王进军,杨国庆,牛红榜,桂富荣,黄文坤,蒋智林,王文琪.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1(01)
[4]Repeated Range Expansion and Glacial Endurance of Potentilla glabra(Rosaceae)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Hiroshi Iked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9(07)
[5]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J]. 贺纪正,葛源.  生态学报. 2008(11)
[6]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研究进展[J]. 刘潮,韩利红,施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0)
[7]群体遗传结构中的基因流[J]. 曲若竹,侯林,吕红丽,李海燕.  遗传. 2004(03)
[8]分子进化生物学中序列分析方法的新进展[J]. 张原,陈之端.  植物学通报. 2003(04)
[9]胶孢炭疽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J]. 曾大兴,戚佩坤,姜子德.  菌物系统. 2003(01)
[10]果树胶孢炭疽菌的RAPD分析[J]. 刘开启,郭泺.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4)

博士论文
[1]毒沟褶菌(Trogia venenata)群体遗传学及鸡油菌复合种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D]. 米飞.云南大学 2016
[2]中国苹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D]. 符丹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中国疫区内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D]. 门秋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紫茎泽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在周围环境分布的动态研究[D]. 苗一方.云南大学 2017
[2]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与其优势叶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姚广博.云南大学 2015
[3]云南省鸡枞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学研究[D]. 汤晓召.云南大学 2015
[4]茶树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 刘威.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5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25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