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辽河平原区土壤氮素时空变异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05:49
运用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下辽河平原区土壤正相关性较高的全碱解氮进行时空变异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979―1982年和2005―2013年期间各地区氮素含量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增速规律基本一致,60%以上耕地土壤碱解氮等级得到提升,含量总体提高20%。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30 a来土壤碱解氮等级面积变化
30 a来土壤碱解氮呈现出原低值区含量普遍提高且增速较快,原高值区含量呈下降或增速较慢的趋势,含量等级呈南北高、东西低的格局,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升高;两个时期土壤碱解氮的空间等级区域化分异明显,且多与行政区划、地貌类型相一致。1979―1982年间和2005―2013年间耕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存在差别,1979―1982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土壤碱解氮等级多集中于Ⅳ~Ⅴ级,即养分含量在30~90 mg/kg范围内,其分布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6.85%和26.15%。经过30 a的发展变化,2005―2013年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多集中于Ⅱ级~Ⅲ级、即养分含量在90~120 mg/kg范围内,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下辽河平原区耕地总面积的18.77%和68.21%。将两个时期的等级图进行叠加分析可知,30 a来下辽河平原区60%以上的耕地土壤碱解氮等级得到提升,30%耕地等级不变,10%耕地等级下降,整体上提高了1~2级。等级提升的地块主要集中于原Ⅳ~Ⅴ级区域中,该类耕地普遍提升至Ⅱ级~Ⅲ级,其中原Ⅳ级区域提速最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下辽河平原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 陶姝宇.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02)
[2]川南丘陵区近30a来土壤养分时空变化[J]. 王珊,廖桂堂,熊鸿焰,罗侯勇,张玎,代光银.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3]下辽河平原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养分收支及氮肥利用效率[J]. 马强,宇万太,张璐,沈善敏,周桦.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6)
本文编号:3341892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30 a来土壤碱解氮等级面积变化
30 a来土壤碱解氮呈现出原低值区含量普遍提高且增速较快,原高值区含量呈下降或增速较慢的趋势,含量等级呈南北高、东西低的格局,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升高;两个时期土壤碱解氮的空间等级区域化分异明显,且多与行政区划、地貌类型相一致。1979―1982年间和2005―2013年间耕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存在差别,1979―1982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土壤碱解氮等级多集中于Ⅳ~Ⅴ级,即养分含量在30~90 mg/kg范围内,其分布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6.85%和26.15%。经过30 a的发展变化,2005―2013年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多集中于Ⅱ级~Ⅲ级、即养分含量在90~120 mg/kg范围内,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下辽河平原区耕地总面积的18.77%和68.21%。将两个时期的等级图进行叠加分析可知,30 a来下辽河平原区60%以上的耕地土壤碱解氮等级得到提升,30%耕地等级不变,10%耕地等级下降,整体上提高了1~2级。等级提升的地块主要集中于原Ⅳ~Ⅴ级区域中,该类耕地普遍提升至Ⅱ级~Ⅲ级,其中原Ⅳ级区域提速最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下辽河平原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 陶姝宇.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02)
[2]川南丘陵区近30a来土壤养分时空变化[J]. 王珊,廖桂堂,熊鸿焰,罗侯勇,张玎,代光银.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3]下辽河平原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养分收支及氮肥利用效率[J]. 马强,宇万太,张璐,沈善敏,周桦.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6)
本文编号:3341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4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