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洼地小流域泥沙来源地土壤有机质、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3 17:43
【目的】对岩溶洼地小流域泥沙源地土壤有机质、粒度和磁化率进行分析研究,摸清岩溶洼地小流域泥沙源地水土流失状况,为岩溶洼地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以及洼地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重庆青木关岩溶槽谷洼地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碎屑岩区土壤侵蚀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土壤有机质、粒度和磁化率特征,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粒度和磁化率的相关性。【结果】①岩溶洼地泥沙来源中土壤的有机质为28.05、25.46、28.05 g/kg,变异系数处于低至中等变异。表层土壤中坡耕地有机质>撂荒地>林地,碎屑岩区土壤有机质林地>撂荒地>泥土路面,碎屑岩林地>碳酸盐岩林地。②3种泥沙来源的土壤其众数粒级都是粉粒组分含量,其次是黏粒组分,再次是砂砾组分,根据粒度组成三角图图解可知,这3种泥沙来源的土壤都属于粉(砂)壤土质地,说明它们这些土壤还处在发育过程中。③表层土壤质量磁化率的变化范围在5.94×10-8~167.46×10-8m3/kg,频率磁化率变化范围为4.62...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20,33(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洼地地形
图1 洼地地形本文主要利用Excel2010、OriginPro9.1等软件进行分析绘图,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于2019年7月将所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解释及论证,并撰写成文。
2.1 碳酸盐岩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碎屑岩区土壤有机质特征分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的养分来源和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10],对稳定土壤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南喀斯特小流域地表、地下河流细粒泥沙来源的137Cs和磁化率双指纹示踪研究[J]. 程倩云,彭韬,张信宝,曹乐,王世杰.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2)
[2]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粒度及有机质特征[J]. 毛丽,苏志珠,王国玲,马义娟,李想. 干旱区研究. 2019(03)
[3]辽东山地冰缘地貌土壤磁化率与粒度间的关系[J]. 刘剑刚,张华,何红,刘玉国,兰玉波,王颖,马明军. 生态科学. 2016(03)
[4]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质对现代土壤磁化率的影响[J]. 张博,刘卫国. 地球环境学报. 2016(02)
[5]博斯腾湖湖岸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特征分析[J]. 罗兰,武胜利,刘强吉.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2)
[6]典型沙漠绿洲城市表土磁性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J]. 王博,夏敦胜,余晔,贾佳,许淑婧.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3)
[7]澳大利亚黄土磁学性质及环境意义[J]. 刘秀铭,马明明,P.Hesse,吕镔,汤德平,郭雪莲,陈家胜. 第四纪研究. 2011 (05)
[8]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J].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黄宇. 生态学报. 2005(03)
[9]“黄土-古土壤”序列中氧化铁和有机质对磁化率的影响[J]. 胡雪峰. 土壤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406137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20,33(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洼地地形
图1 洼地地形本文主要利用Excel2010、OriginPro9.1等软件进行分析绘图,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于2019年7月将所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解释及论证,并撰写成文。
2.1 碳酸盐岩区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碎屑岩区土壤有机质特征分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的养分来源和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10],对稳定土壤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南喀斯特小流域地表、地下河流细粒泥沙来源的137Cs和磁化率双指纹示踪研究[J]. 程倩云,彭韬,张信宝,曹乐,王世杰.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2)
[2]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粒度及有机质特征[J]. 毛丽,苏志珠,王国玲,马义娟,李想. 干旱区研究. 2019(03)
[3]辽东山地冰缘地貌土壤磁化率与粒度间的关系[J]. 刘剑刚,张华,何红,刘玉国,兰玉波,王颖,马明军. 生态科学. 2016(03)
[4]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质对现代土壤磁化率的影响[J]. 张博,刘卫国. 地球环境学报. 2016(02)
[5]博斯腾湖湖岸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特征分析[J]. 罗兰,武胜利,刘强吉.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2)
[6]典型沙漠绿洲城市表土磁性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J]. 王博,夏敦胜,余晔,贾佳,许淑婧.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3)
[7]澳大利亚黄土磁学性质及环境意义[J]. 刘秀铭,马明明,P.Hesse,吕镔,汤德平,郭雪莲,陈家胜. 第四纪研究. 2011 (05)
[8]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J].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黄宇. 生态学报. 2005(03)
[9]“黄土-古土壤”序列中氧化铁和有机质对磁化率的影响[J]. 胡雪峰. 土壤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406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0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