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印度梨形孢文献计量学研究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5 09:52
  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的全球现状和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nce Citation Expanded,SCIE)数据库,对2008—2018年印度梨形孢领域的SCI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08—2018年印度梨形孢研究论文数量共392篇;文献产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文献数量最高;德国、印度、美国、中国、伊朗文献数量居世界前5位,其中德国文献数量最多,为118篇;吉森大学和耶拿大学的发文量居世界研究机构前两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印度;主要核心期刊是《SYMBIOSIS》、《MOLECULAR PLANT MICROBE INTERACTIONS》、《NEW PHYTOLOGIST》;主要学科是植物科学、微生物、生物技术。综合来看,德国和印度在印度梨形孢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在印度梨形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更多学者关注这一领域。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08)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印度梨形孢文献计量学研究态势分析


2008—2018年印度梨形孢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

数量分布,印度,数量分布,作者


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篇数[19]。当一个作者的发表文章数量高于M,则认为该作者为核心作者。通过检索发现在2008—2018年间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共发表文章39篇,也就是Nmax=39,代入到普赖斯公式进行计算得出M=29.211,这就表示发表文章数量高于30篇的作者即是核心作者。从表4的结果来看,世界上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前10名作者的文章数量只有两人超过30篇,也就是说Varma Ajit和Oelmueller Ralf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主体,所发表的文章、专利等学术成果可以彰显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20]。发文量最多的前10位的学者分布排名见表4,共发文194篇,占全部作者的49.49%。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来自印度。这10名作者中来自德国和印度的最多,都是4位,并无来自中国的作者,说明中国的印度梨形孢研究领域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2.7 来源出版物的名称

印度,热点,植物


通过了解高频词汇能够我们快速掌握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VOS viewer软件,对2008—2018年之间的有关于印度梨形孢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印度梨形孢为主题的知识图谱,见图3。分析可以得出该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第一是印度梨形孢是菌根真菌,能够定植于植物内后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第二是德国对印度梨形孢的研究相对深入,中国对其的研究仍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第三是印度梨形孢可以在干旱和盐胁迫等胁迫条件下促进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其可以在离体条件下微繁。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前沿态势分析[J]. 李雅,刘梅,曾全超,顾丹丹,刘少敏,安韶山.  土壤通报. 2017(03)
[2]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J]. 吴同亮,王玉军,陈怀满,周东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3]印度梨形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J]. 徐泽凌,陈复旦,毛碧增.  浙江农业科学. 2013(11)
[4]定量化分析支持下全国耕作制度区划方法预研究[J]. 陆洲,秦向阳,李奇峰,刘丽红,淮贺举,臧辰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5)
[5]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世界黑土研究轨迹与热点分析[J]. 盛春蕾,霍莉莉,贾淑霞,刘晓冰.  土壤与作物. 2012(03)
[6]基于Web of Science的水稻研究态势分析[J]. 孙秀焕,路文如.  中国水稻科学. 2012(05)
[7]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结构定量化分析[J]. 林丽华,余加林,刘官信.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01)
[8]全球变化空间观测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赵纪东,安培浚,张志强.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05)
[9]食品安全文献计量学分析[J]. 周鹏举,路文如.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3)
[10]从文献计量分析看国际及中国农业科学发展态势[J]. 闫惠红,肖仙桃,孙成权.  图书与情报. 2004(02)



本文编号:3457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57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