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提升及其玉米群体承载力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5 18:03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要使作物生长良好,土壤系统必须处于相互协调状态,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种植制度下的耕作栽培管理措施。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理化性状。为探究内蒙古不同土壤肥力区域适宜的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农户浅旋(FR,为对照)、免耕覆盖还田(NTR)、免耕(NT)、推茬清垄条深旋(SCR)、条深旋(SC)、深翻全量秸秆还田(DPR)、深翻(DP)、松耙混拌(SSR)、深松(SS)9种不同耕作措施,设置5个密度梯度(8.25万株/hm2、9.0万株/hm2、9.75万株/hm2、10.5万株/hm2、11.25万株/hm2),从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等角度,系统分析和阐明8种耕作措施的土壤肥力提升机制。探明玉米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内蒙古不同土壤肥力区域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实现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耕作措施由于对土壤各项指标作用不同,导致土壤肥力提升效果存在差异。其中SSR、DPR在0-45cm 土层较FR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有效调节了土壤...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三相比R值的变化??Fig.2?The?change?of?R?value?of?soil?under?different?tillage?methods??
potassium?phosphorus?matter?nitrogen?capacity??年份(Y)?**?**?**?**?**??耕作(T)?**?**?**?**?**??+?层(D)?**?**?**?**?**??**?*氺?氺*?氺氺??y*d?**?**?**?**?**??**?**?*?**??幸??Y*t*D?**?**?**?**?**??3.2.2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由图3可知,2018年及2019年各耕作措施下土壤碱解氮含量总体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2018年,NTR在0-15cm?土层较FR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52.29%,15-30cm?土层NT较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NTR因秸杆还田后增加了碱解氮??含量,与FR未达到显著差异;DPR在15-45cm?土层碱解氮含量较FR提高了?29.3%,??差异显著,且显著高于SC、NT、SCR、NTR;?DP、SSR在30-45cm?土层碱解氮含量??与FR差异显著,分别较FR提高37.3%、32.9%,亦显著高于SC、SS、NT、SCI??2019?年,SC、SS、DP、NT、SCR、SSR、DPR、NTR?分别较?FR?提高?40.1%、??19.09%、8.12%、63.97%、52.36%、24.01%、41.81%、63.07%,其中,NT、NTR?与??FR差异显著,NT、NTR在0-15cm显著提高,较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说明,不同耕作措施较2017年均有增加;DP、NT、SSR、DPR、NTR??在2018年较FR显著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_??3.2.3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是主要土壤养分指标之一。由图4可知,在2018年,0-45cm??土层内DPR改善效果最为明显,较FR显著增加143.29%,较SC、SS、DP、NT、??SCR、SSR、NTR?增加?81.03、75.21%、26.59%、9.5%、72.45%、40.81%、2.15%,??与SC、SS、SCR、SSR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NT、NTR在0-15cm?土层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SC、SCR、SS虽较FR有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SSR在30-45cm?土层较FR增加79.0°/。,差异显著。??2019?年,SC、SS、DP、NT、SCR、SSR、DPR、NTR?均较?FR?有所增加,分别??较?FR?提高?40.1%、19.09%、8.12%、63.97%、52.36%、24.01%、41.81%、63.07%,??NT、NTR与FR差异显著,NT、NTR在0-15cm提高显著较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说明,土壤速效磷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逐渐降低。不同耕作措施较??2017?年均有增加,SC、SS、DP、NT、SCR、SSR、DPR、NTR?在?2018、2019?年较??FR有所增加,其中DP、NT、SSR、DPR、NTR在2018年较FR显著增加,NT、NTR、??SCR在2019年较FR显著增加,NT、NTR提高效果最为显著。??8?-|????IK?0-l¥cm?2018?2019??I?I?15-30cm?M??■■■?30-4f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J]. 黄炳林,王孟雪,金喜军,胡国华,张玉先. 作物杂志. 2019(06)
[2]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潘孝晨,唐海明,肖小平,李超,汤文光,汪柯,程凯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3)
[3]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 龚静静,胡宏祥,朱昌雄,汤咪咪,夏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4]北京平原地区造林树种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郑永林,王海燕,解雅麟,李翔,秦倩倩,杨丹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6)
[5]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J]. 温美娟,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杨思存.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1)
[6]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J].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李艳,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李承阳,魏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9)
[7]福建黄泥田肥力质量特征与最小数据集[J]. 王飞,李清华,林诚,何春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2)
[8]耕作方式和土壤类型对皖北旱作农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J]. 葛畅,刘慧琳,张世文,聂超甲,黄元仿,丁雪娇.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9]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J]. 贾凤梅,张淑花,魏雅冬.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10]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东北风沙土区玉米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乔云发,苗淑杰,陆欣春,姚婷,王铁成.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3)
硕士论文
[1]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耐密性对深松调控响应机制研究[D]. 孙洪利.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耕法和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根系的调控研究[D]. 杨慧.东北农业大学 2018
[3]宽窄行配置方式对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D]. 马步益.石河子大学 2017
[4]不同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D]. 杨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深松耕作对土壤理化特征及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的调控效应[D]. 王新兵.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6]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赵新华.吉林大学 2012
[7]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研究[D]. 宋苏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8]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 陈强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9]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品种耐密性评价研究[D]. 边大红.河北农业大学 2008
[10]保护性耕作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D]. 王芸.山东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57918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三相比R值的变化??Fig.2?The?change?of?R?value?of?soil?under?different?tillage?methods??
potassium?phosphorus?matter?nitrogen?capacity??年份(Y)?**?**?**?**?**??耕作(T)?**?**?**?**?**??+?层(D)?**?**?**?**?**??**?*氺?氺*?氺氺??y*d?**?**?**?**?**??**?**?*?**??幸??Y*t*D?**?**?**?**?**??3.2.2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由图3可知,2018年及2019年各耕作措施下土壤碱解氮含量总体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2018年,NTR在0-15cm?土层较FR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52.29%,15-30cm?土层NT较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NTR因秸杆还田后增加了碱解氮??含量,与FR未达到显著差异;DPR在15-45cm?土层碱解氮含量较FR提高了?29.3%,??差异显著,且显著高于SC、NT、SCR、NTR;?DP、SSR在30-45cm?土层碱解氮含量??与FR差异显著,分别较FR提高37.3%、32.9%,亦显著高于SC、SS、NT、SCI??2019?年,SC、SS、DP、NT、SCR、SSR、DPR、NTR?分别较?FR?提高?40.1%、??19.09%、8.12%、63.97%、52.36%、24.01%、41.81%、63.07%,其中,NT、NTR?与??FR差异显著,NT、NTR在0-15cm显著提高,较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说明,不同耕作措施较2017年均有增加;DP、NT、SSR、DPR、NTR??在2018年较FR显著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_??3.2.3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是主要土壤养分指标之一。由图4可知,在2018年,0-45cm??土层内DPR改善效果最为明显,较FR显著增加143.29%,较SC、SS、DP、NT、??SCR、SSR、NTR?增加?81.03、75.21%、26.59%、9.5%、72.45%、40.81%、2.15%,??与SC、SS、SCR、SSR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NT、NTR在0-15cm?土层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SC、SCR、SS虽较FR有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SSR在30-45cm?土层较FR增加79.0°/。,差异显著。??2019?年,SC、SS、DP、NT、SCR、SSR、DPR、NTR?均较?FR?有所增加,分别??较?FR?提高?40.1%、19.09%、8.12%、63.97%、52.36%、24.01%、41.81%、63.07%,??NT、NTR与FR差异显著,NT、NTR在0-15cm提高显著较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说明,土壤速效磷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逐渐降低。不同耕作措施较??2017?年均有增加,SC、SS、DP、NT、SCR、SSR、DPR、NTR?在?2018、2019?年较??FR有所增加,其中DP、NT、SSR、DPR、NTR在2018年较FR显著增加,NT、NTR、??SCR在2019年较FR显著增加,NT、NTR提高效果最为显著。??8?-|????IK?0-l¥cm?2018?2019??I?I?15-30cm?M??■■■?30-4f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J]. 黄炳林,王孟雪,金喜军,胡国华,张玉先. 作物杂志. 2019(06)
[2]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潘孝晨,唐海明,肖小平,李超,汤文光,汪柯,程凯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3)
[3]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 龚静静,胡宏祥,朱昌雄,汤咪咪,夏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4]北京平原地区造林树种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郑永林,王海燕,解雅麟,李翔,秦倩倩,杨丹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6)
[5]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J]. 温美娟,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杨思存.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1)
[6]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J].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李艳,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李承阳,魏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9)
[7]福建黄泥田肥力质量特征与最小数据集[J]. 王飞,李清华,林诚,何春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2)
[8]耕作方式和土壤类型对皖北旱作农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J]. 葛畅,刘慧琳,张世文,聂超甲,黄元仿,丁雪娇.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9]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J]. 贾凤梅,张淑花,魏雅冬.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10]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东北风沙土区玉米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乔云发,苗淑杰,陆欣春,姚婷,王铁成.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3)
硕士论文
[1]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耐密性对深松调控响应机制研究[D]. 孙洪利.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耕法和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根系的调控研究[D]. 杨慧.东北农业大学 2018
[3]宽窄行配置方式对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D]. 马步益.石河子大学 2017
[4]不同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D]. 杨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深松耕作对土壤理化特征及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的调控效应[D]. 王新兵.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6]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赵新华.吉林大学 2012
[7]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研究[D]. 宋苏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8]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 陈强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9]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品种耐密性评价研究[D]. 边大红.河北农业大学 2008
[10]保护性耕作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D]. 王芸.山东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57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5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