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源入流入渗法的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特征模拟
发布时间:2021-10-26 22:53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生物结皮在黄土丘陵区退耕地表面广泛发育,平均盖度可达60%~70%甚至更高,显著影响退耕地土壤水分入渗及坡面产流。明确生物结皮对退耕地水分渗透性的影响,对明确该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分布于坡地的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研究中,其水分入渗速率测定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妨碍了人们对生物结皮对水文过程影响的认识。线源入流入渗法(以下简称线源法)是雷廷武等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提出的可以准确简捷测定不同情况下坡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方法。本文以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发育良好的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样地坡度、布水器放水流量、土壤前期含水量对线源法测定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以黄土丘陵区退耕封禁地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为参照,研究了线源入流入渗法在坡地生物结皮渗透性研究中的适用性。基于对试验样地生物结皮土壤理化属性与入渗速率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解析了生物结皮土壤水分渗透性机理。在已有的层状土水分入渗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结皮特性,对Green-Ampt层状土水分入渗模型参数修订,构建了考虑...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渗透性研究进展
1.2.2 土壤水分入渗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2.3 线源入流入渗法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1.3 土壤水分入渗模型研究进展
1.3.1 水分入渗过程模拟研究
1.3.2 层状土入渗模型研究进展
1.4 小结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3 材料与方法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生物结皮土壤入渗速率测定的线源入流入渗法研究
3.1 坡度、放水流量及前期含水量对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1 坡度对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2 布水器放水流量对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3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线源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4 讨论
3.2 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生物结皮水分入渗速率结果准确性
3.2.1 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条件下不同发育程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2 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条件下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3 人工模拟降雨测定条件下不同发育程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4 人工模拟降雨测定条件下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5 线源法与人工模拟降雨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
3.2.6 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理
4.1 生物结皮对土壤基础理化属性的影响
4.2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机理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模拟
5.1 Green-Ampt模型运用于生物结皮的可行性
5.2 考虑生物结皮的Green-Ampt模型的建立
5.2.1 层状土Green-Ampt模型入渗模型的校验
5.2.2 生物结皮Green-Ampt模型参数的校正
5.2.3 改进Green-Ampt模型精确度验证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源入流入渗法在生物结皮渗透性研究中的应用[J]. 张子辉,赵允格,谷康民,杨凯,高丽倩.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1)
[2]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杨巧云,赵允格,包天莉,丁倩,刘广亮.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8)
[3]荒漠草原灰钙土土壤入渗特征及测定方法比较[J]. 陈娟,陈林,宋乃平,李月飞,苏莹,杨东东. 节水灌溉. 2019(05)
[4]生物结皮土壤-水文-侵蚀效应研究进展[J]. 张冠华,胡甲均.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5]陕西省定边县土地开发综合效益评价[J]. 韩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6]坡度对3种单环法测量坡地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 雍晨旭,樊军,王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2)
[7]踩踏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渗透性的影响[J]. 石亚芳,赵允格,李晨辉,王闪闪,杨巧云,谢申琦.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8]浙西南毛竹林覆盖对土壤渗透性及生物特征的影响[J]. 王意锟,金爱武,方升佐.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9]丹江口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地表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J]. 闫东锋,王德彩,杨喜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3)
[10]踩踏干扰下生物结皮的水分入渗与水土保持效应[J]. 冯伟,叶菁.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土壤抗水蚀机理研究[D]. 高丽倩.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2]高寒沙地生物结皮碳释放及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D]. 韩海燕.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踩踏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渗透性的影响[D]. 石亚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粗质地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模拟降雨过程中入渗-产流的影响[D]. 王亚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3]紫色土区不同入渗测定方法应用研究[D]. 莫斌.西南大学 2015
[4]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植被斑块格局及其径流的源—汇效应[D]. 王一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5
[5]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表面糙度特征及其对产流的影响[D]. 王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6]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的影响及模拟[D]. 张培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4
[7]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及机理[D]. 高丽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2
[8]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喀斯特中度石漠化灌丛水土流失研究[D]. 杨成波.贵州大学 2008
[9]侵蚀红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质与养分特点[D]. 王春燕.华中农业大学 2007
[10]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养分流失试验研究[D]. 孔刚.西安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0350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渗透性研究进展
1.2.2 土壤水分入渗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2.3 线源入流入渗法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1.3 土壤水分入渗模型研究进展
1.3.1 水分入渗过程模拟研究
1.3.2 层状土入渗模型研究进展
1.4 小结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3 材料与方法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生物结皮土壤入渗速率测定的线源入流入渗法研究
3.1 坡度、放水流量及前期含水量对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1 坡度对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2 布水器放水流量对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3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线源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1.4 讨论
3.2 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生物结皮水分入渗速率结果准确性
3.2.1 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条件下不同发育程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2 线源入流入渗法测定条件下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3 人工模拟降雨测定条件下不同发育程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4 人工模拟降雨测定条件下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入渗速率
3.2.5 线源法与人工模拟降雨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
3.2.6 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理
4.1 生物结皮对土壤基础理化属性的影响
4.2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机理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模拟
5.1 Green-Ampt模型运用于生物结皮的可行性
5.2 考虑生物结皮的Green-Ampt模型的建立
5.2.1 层状土Green-Ampt模型入渗模型的校验
5.2.2 生物结皮Green-Ampt模型参数的校正
5.2.3 改进Green-Ampt模型精确度验证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源入流入渗法在生物结皮渗透性研究中的应用[J]. 张子辉,赵允格,谷康民,杨凯,高丽倩.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1)
[2]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杨巧云,赵允格,包天莉,丁倩,刘广亮.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8)
[3]荒漠草原灰钙土土壤入渗特征及测定方法比较[J]. 陈娟,陈林,宋乃平,李月飞,苏莹,杨东东. 节水灌溉. 2019(05)
[4]生物结皮土壤-水文-侵蚀效应研究进展[J]. 张冠华,胡甲均.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5]陕西省定边县土地开发综合效益评价[J]. 韩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6]坡度对3种单环法测量坡地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 雍晨旭,樊军,王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2)
[7]踩踏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渗透性的影响[J]. 石亚芳,赵允格,李晨辉,王闪闪,杨巧云,谢申琦.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8]浙西南毛竹林覆盖对土壤渗透性及生物特征的影响[J]. 王意锟,金爱武,方升佐.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9]丹江口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地表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J]. 闫东锋,王德彩,杨喜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3)
[10]踩踏干扰下生物结皮的水分入渗与水土保持效应[J]. 冯伟,叶菁.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土壤抗水蚀机理研究[D]. 高丽倩.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2]高寒沙地生物结皮碳释放及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D]. 韩海燕.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踩踏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渗透性的影响[D]. 石亚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粗质地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模拟降雨过程中入渗-产流的影响[D]. 王亚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3]紫色土区不同入渗测定方法应用研究[D]. 莫斌.西南大学 2015
[4]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植被斑块格局及其径流的源—汇效应[D]. 王一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5
[5]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表面糙度特征及其对产流的影响[D]. 王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6]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的影响及模拟[D]. 张培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4
[7]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及机理[D]. 高丽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2
[8]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喀斯特中度石漠化灌丛水土流失研究[D]. 杨成波.贵州大学 2008
[9]侵蚀红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质与养分特点[D]. 王春燕.华中农业大学 2007
[10]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养分流失试验研究[D]. 孔刚.西安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0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6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