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荧光假单胞菌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1 09:57
荧光假单胞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根际促生菌,能够产生多种次生抗性物质,抗植物多种病害,在农业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生防意义,因此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将其作为生防菌来研究的热点。吩嗪-1-羧酸(PCA)是荧光假单胞菌所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抗生性物质,对农作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同时促进农作物生长,在荧光假单胞菌体内phzF是控制其合成的关键功能基因,目前有关荧光假单胞菌phzF功能基因的研究主要报道在旱地土壤发生。16S rRNA基因在荧光假单胞菌体内有一段高度保守性基因序列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不同的序列组成能够用来鉴定不同物种的荧光假单胞菌菌群。故研究荧光假单胞菌功能基因phzF和16S rRNA具有十分重要的可行意义。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为试验平台,选择了两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包括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始于1990年,早稻+晚稻种植制度)和旱地红壤稻草还田长期试验(始于2006年,玉米-油菜轮作制度),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荧光假单胞菌功能基因phzF和16S rRNA类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其中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平...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价值
2.2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3 土壤抗病微生物荧光假单胞菌的特性和生防作用
2.4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第三章 水稻土中荧光假单胞菌16S rRNA基因对长期施肥的响应试验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方法
3.3 结果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红壤旱地稻草还田对荧光假单胞菌16S和phzF基因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稻草还田对水稻土固氮基因(nifH)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 张苗苗,刘毅,盛荣,秦红灵,伍延正,魏文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2]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细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J]. 袁红朝,秦红灵,刘守龙,童成立,魏文学,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2011(22)
[3]产铁载体PGPR菌筛选及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J]. 荣良燕,姚拓,赵桂琴,柴强,席琳乔,王小利. 植物保护. 2011(01)
[4]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研究长期稻草还田对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 王霞,陈哲,袁红朝,吴敏娜,魏文学,吴金水,秦红灵. 生态学报. 2010(14)
[5]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氮素的演变特征[J]. 王娟,吕家珑,徐明岗,段英华,王伯仁,黄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01)
[6]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康贻军,程洁,梅丽娟,胡健,朴哲,殷士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7]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J]. 廖育林,郑圣先,聂军,鲁艳红,谢坚,杨曾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9(10)
[8]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 林治安,赵秉强,袁亮,Hwat Bing-So.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8)
[9]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张国荣,李菊梅,徐明岗,高菊生,谷思玉.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2)
[10]稻草还田翻耕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J]. 肖嫩群,张杨珠,谭周进,李建国,盘谟谊.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8(02)
博士论文
[1]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辜运富.四川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某些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 夏文建.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488654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价值
2.2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3 土壤抗病微生物荧光假单胞菌的特性和生防作用
2.4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第三章 水稻土中荧光假单胞菌16S rRNA基因对长期施肥的响应试验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方法
3.3 结果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红壤旱地稻草还田对荧光假单胞菌16S和phzF基因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稻草还田对水稻土固氮基因(nifH)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 张苗苗,刘毅,盛荣,秦红灵,伍延正,魏文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2]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细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J]. 袁红朝,秦红灵,刘守龙,童成立,魏文学,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2011(22)
[3]产铁载体PGPR菌筛选及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J]. 荣良燕,姚拓,赵桂琴,柴强,席琳乔,王小利. 植物保护. 2011(01)
[4]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研究长期稻草还田对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 王霞,陈哲,袁红朝,吴敏娜,魏文学,吴金水,秦红灵. 生态学报. 2010(14)
[5]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氮素的演变特征[J]. 王娟,吕家珑,徐明岗,段英华,王伯仁,黄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01)
[6]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康贻军,程洁,梅丽娟,胡健,朴哲,殷士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7]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J]. 廖育林,郑圣先,聂军,鲁艳红,谢坚,杨曾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9(10)
[8]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 林治安,赵秉强,袁亮,Hwat Bing-So.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8)
[9]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张国荣,李菊梅,徐明岗,高菊生,谷思玉.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2)
[10]稻草还田翻耕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J]. 肖嫩群,张杨珠,谭周进,李建国,盘谟谊.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8(02)
博士论文
[1]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辜运富.四川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某些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 夏文建.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488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8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