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态氮配比对植烟土壤无机氮分布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8 15:19
为探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植烟土壤氮素分布、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参试品种,试验设T1(100%NO3--N)、T2(70%NO3--N:30%NH4+-N)、T3(50%NO3--N:50%NH4+-N)、T4(30%NO3--N:70%NH4+-N)、T5(100%NH4+-N)5个处理,对0~40cm土层植烟土壤不同形态无机氮分布、烟株农艺性状及产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栽后30 d时随硝态氮施用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60、75 d时,单一施用铵态氮(T5)处理硝态氮...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生育期内各处理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
由图2可知,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与0~20 cm土层一致,也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但生育期内该层硝态氮含量变幅明显小于0~20 cm土层,且最高硝态氮含量也明显小于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各处理变化与上一土层不同,该层土壤栽后30 d硝态氮含量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达35.85、32.07、29.41、27.63、25.66 mg/kg,其中T1、T2显著大于T3、T4、T5,说明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过高,容易导致硝态氮往更深土层运移。栽后45 d时,T1>T2>T4>T3>T5,说明铵态氮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对氮素的固持能力。栽后60及75 d时,与上一土层相似,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急剧下降,但各处理变化无明显规律,直至栽后90 d,各处理该层硝态氮含量基本稳定。2.1.2 不同形态氮配比对0~20、20~40cm土层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生育期内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双峰曲线,但铵态氮含量整体较低,最高仅为7.17 mg/kg。与硝态氮变化规律不同,土壤铵态氮含量受施入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较小。栽后30 d时,该土层各处理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4>T3>T5>T2>T1,且T1显著小于T3、T4、T5,与T2之间无显著差异。栽后45 d时,仍以T4、T5处理含量较高,分别为5.01和5.53 mg/kg,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栽后60 d时,该层铵态氮含量达到最低,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栽后75 d时各处理该层铵态氮含量急剧升高,可能由于打顶促进了烟株根系的二次发育,使根系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致使土壤氮素矿化加剧,90 d时该层铵态氮含量又明显下降,且各处理间下降量无明显规律。由图4可知,该层铵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与0~20 cm土层基本一致,均呈先下降,75 d时升高,之后又开始下降的双峰曲线,且与硝态氮类似,该层铵态氮变幅较上层更小。各处理该层铵态氮含量生育期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26、0.49、0.49、0.48、0.43,与上一土层相比更为稳定,生育期内变化更小。该层土壤生育期内铵态氮含量与铵态氮施加比例间无明显规律,即说明铵态氮肥的添加对该层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铵硝氮配比对烤烟生长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王利超,王涵,朴世领,康雪莉,刘鹏飞,韩富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2]不同氮素形态及比例对烤烟长势、产量及部分品质因素的影响[J]. 张延春,陈治锋,龙怀玉,罗春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06)
[3]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J]. 岳俊芹,刘健康,刘卫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2)
[4]不同施肥因素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J]. 唐经祥,何厚民,江理论. 安徽农业科学. 2003(01)
[5]不同氮素形态对皖南烟区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王世济,崔权仁,刘小平,赵第锟,武家美. 安徽农学通报. 2002(06)
[6]氮素形态对烤烟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 郭培国,陈建军,郑燕玲. 植物学通报. 1999(03)
硕士论文
[1]氮素形态对烟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邢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2]氮肥形态与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D]. 唐国俊.湖南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03138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生育期内各处理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
由图2可知,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与0~20 cm土层一致,也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但生育期内该层硝态氮含量变幅明显小于0~20 cm土层,且最高硝态氮含量也明显小于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各处理变化与上一土层不同,该层土壤栽后30 d硝态氮含量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达35.85、32.07、29.41、27.63、25.66 mg/kg,其中T1、T2显著大于T3、T4、T5,说明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过高,容易导致硝态氮往更深土层运移。栽后45 d时,T1>T2>T4>T3>T5,说明铵态氮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对氮素的固持能力。栽后60及75 d时,与上一土层相似,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急剧下降,但各处理变化无明显规律,直至栽后90 d,各处理该层硝态氮含量基本稳定。2.1.2 不同形态氮配比对0~20、20~40cm土层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生育期内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双峰曲线,但铵态氮含量整体较低,最高仅为7.17 mg/kg。与硝态氮变化规律不同,土壤铵态氮含量受施入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较小。栽后30 d时,该土层各处理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4>T3>T5>T2>T1,且T1显著小于T3、T4、T5,与T2之间无显著差异。栽后45 d时,仍以T4、T5处理含量较高,分别为5.01和5.53 mg/kg,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栽后60 d时,该层铵态氮含量达到最低,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栽后75 d时各处理该层铵态氮含量急剧升高,可能由于打顶促进了烟株根系的二次发育,使根系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致使土壤氮素矿化加剧,90 d时该层铵态氮含量又明显下降,且各处理间下降量无明显规律。由图4可知,该层铵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与0~20 cm土层基本一致,均呈先下降,75 d时升高,之后又开始下降的双峰曲线,且与硝态氮类似,该层铵态氮变幅较上层更小。各处理该层铵态氮含量生育期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26、0.49、0.49、0.48、0.43,与上一土层相比更为稳定,生育期内变化更小。该层土壤生育期内铵态氮含量与铵态氮施加比例间无明显规律,即说明铵态氮肥的添加对该层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铵硝氮配比对烤烟生长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王利超,王涵,朴世领,康雪莉,刘鹏飞,韩富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2]不同氮素形态及比例对烤烟长势、产量及部分品质因素的影响[J]. 张延春,陈治锋,龙怀玉,罗春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06)
[3]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J]. 岳俊芹,刘健康,刘卫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2)
[4]不同施肥因素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J]. 唐经祥,何厚民,江理论. 安徽农业科学. 2003(01)
[5]不同氮素形态对皖南烟区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王世济,崔权仁,刘小平,赵第锟,武家美. 安徽农学通报. 2002(06)
[6]氮素形态对烤烟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 郭培国,陈建军,郑燕玲. 植物学通报. 1999(03)
硕士论文
[1]氮素形态对烟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邢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2]氮肥形态与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D]. 唐国俊.湖南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03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0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