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坡向乌丹蒿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1-19 01:55
  不同立地条件下生境的变化、土壤养分的再分配及相应的植物生长与养分回馈效应,对土壤-植物系统化学元素循环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乌丹蒿为对象,分析不同坡向条件下乌丹蒿叶片、根系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阳坡到阴坡,乌丹蒿叶片的N、C∶P和N∶P逐渐降低,土壤C含量、C∶P和N∶P逐渐升高,土壤P含量和土壤C∶N在不同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2)叶片P含量与根系P含量以及C∶P、N∶P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N含量与土壤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根系P含量与土壤C、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叶片C、N含量随着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叶片P和根系N、P含量随土壤养分的增加而上升;叶片C含量、C∶N与土壤的相关性大于根。研究认为,坡向对乌丹蒿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乌丹蒿的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不同的坡向导致乌丹蒿化学计量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但总体生态化学计量是稳定的,阳坡乌丹蒿的生长受氮和磷共同限制。 

【文章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坡向乌丹蒿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乌丹蒿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土壤图,土壤,化学,根系


3.2 不同坡向土壤C、N、P含量及计量比土壤中的养分水平反映了土壤的肥沃程度,对于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乌丹蒿分布区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各坡向0~10 cm土壤C含量最高,N含量主要富集在40~60 cm土层,各土层土壤P含量无显著差异,即C元素在垂直分异规律上有植物的表层富集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表层土壤受外界环境和枯落物养分归还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较大,使得养分首先在表层土壤中聚集[22-23]。导致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的差异,与种群结构和土壤质地密切相关,不同坡向种群的结构特征不同,阳坡生物量小,凋落物数量有限,土壤的粘粒少,保肥能力差,相对于阴坡,阳坡可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地表温度相对较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紧实度较低,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养分含量低,与此同时,受根际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在根系层的活动及雨水在土壤大孔隙中的搬运作用等,除上述作用外,N元素中的易淋溶成分流失及雨水的淋溶作用等,均为引起土壤表层速效N含量降低的原因。而土壤P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不易淋溶等,导致各土层土壤P含量无显著差异。此外,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土壤养分多,会导致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减少[24-25]。

土壤图,坡向,化学,土壤


表1 不同坡向乌丹蒿叶片和根系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Table 1 C, N and P contents and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ves and roots 器官及指标Organ and item 阳坡Sunny slope 半阳坡Semi-sunny slope 半阴坡Semi-shady slope 阴坡Shady slope 叶片Leaf C 34.76±2.04Aa 37.49±2.47Aa 34.61±2.12Aa 30.88±9.04Aa N 1.94±0.18Aa 1.88±0.11Aa 1.79±0.37Ba 1.51±0.07Ba P 0.12±0.02Aa 0.17±0.05Aa 0.18±0.08Aa 0.21±0.06Aa C∶N 17.98±1.43Ab 20.01±2.29Ab 20.04±4.58Ab 20.63±6.73Ab C∶P 294.52±72.44Aa 225.92±42.41Bb 216.80±85.46Ba 154.15±53.84Bb N∶P 16.37±3.77Aa 11.53±3.12Ba 11.63±6.63Ba 7.73±2.93Ba 根系Root C 38.93±3.90Aa 39.77±3.93Aa 39.12±3.21Aa 41.47±3.58Aa N 0.86±0.12Bb 1.07±0.15Ab 0.89±0.03Bb 1.06±0.04Ab P 0.09±0.01Ba 0.09±0.01Ba 0.13±0.02Aa 0.14±0.03Ab C∶N 45.96±7.03Aa 37.26±2.50Aa 43.98±4.95Aa 39.24±4.45Aa C∶P 435.84±44.93Aa 430.19±94.58Aa 305.71±21.97Ba 312.22±61.66Ba N∶P 9.56±0.84Bb 11.66±3.01Aa 7.03±1.08Ca 8.01±1.72Ba 注: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器官不同坡向之间的比较(P<0.05),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坡向不同器官之间的比较(P<0.05)Note: The capital letter indicates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ame organ (P<0.05), and the normal letter indicates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organs of the same aspect (P<0.05)2.4 乌丹蒿叶片、根系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养分分布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树种转换对林地土壤碳氮磷计量比的影响[J]. 李树斌,周丽丽,陈宝英,杨起帆,丁国昌,林思祖.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6)
[2]皋兰老虎台红砂种群在不同坡向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J]. 刘旻霞,南笑宁,夏素娟,李全弟,蒋晓轩.  干旱区地理. 2019(06)
[3]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邓成华,吴龙龙,张雨婷,乔航,刘兴元,胡亚军,陈香碧,苏以荣,何寻阳.  生态学报. 2019(24)
[4]不同立地铁杆蒿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吴会峰,王菁菁,宋丽娟,李刚,吴水娟,郝文芳.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8)
[5]不同坡向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J]. 张倩,姚宝辉,王缠,康宇坤,郭怀亮,杨晶,杨莹博,苏军虎.  生态学报. 2019(09)
[6]广州南沙园林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J]. 王卓敏,刘小川,薛立,邵怡若,张越,李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2)
[7]黄土丘陵区微地形梯度下草地群落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J]. 汝海丽,张海东,焦峰,郭美丽,薛超玉.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0)
[8]黄土丘陵区不同功能群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J]. 戚德辉,温仲明,王红霞,郭茹,杨士梭.  生态学报. 2016(20)
[9]5种蒿属沙生半灌木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J]. 员艳丽,王铁娟,郑星星,魏小萌,任文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6(01)
[10]科尔沁沙地三种沙蒿植株构型特征与防风固沙效应研究[J]. 苏日格嘎,王铁娟,孙海玉,员艳丽,杜俊瑞.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硕士论文
[1]两种蒿属沙生半灌木的SSR开发及遗传分化的研究[D]. 阿娜尔.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4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04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