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岩溶槽谷区坡面土壤磷素流失过程与影响因素——以中梁山龙凤槽谷试验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2 12:39
  为揭示自然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区坡面土壤磷素流失规律,分析坡面径流和侵蚀泥沙中各形态磷素的迁移流失过程,并着重探讨降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因素对磷素流失的影响。在重庆市中梁山龙凤槽谷区设置耕地、林地和果园地3个标准径流小区(20 m×5 m),对坡面径流及泥沙中的磷素流失开展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磷素流失强烈依赖于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槽谷区土壤磷素流失以径流流失为主,泥沙流失为辅;(2)总体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总磷(TP)流失总负荷表现为耕地>果园地>林地,耕地TP流失总负荷为0.17 kg/hm2,约是果园地的1.76倍和林地的4.68倍;(3)径流中磷素浓度变化受降雨强度控制,雨季初期径流中磷素流失形态以水溶性总磷(TDP)为主,其余降雨事件则以颗粒态磷(PP)为主,ρ(PP)/ρ(TP)的比例为63.92%~96.97%;(4)泥沙中磷素浓度变化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小,泥沙磷素存在富集现象,且全磷富集比(ERSTP)与雨强无明显相关关系。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20,3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岩溶槽谷区坡面土壤磷素流失过程与影响因素——以中梁山龙凤槽谷试验场为例


研究区概况及径流小区示意

过程图,泥沙,浓度,果园


由图4可知,耕地和果园地泥沙中存在磷素富集现象,耕地和果园地受到人为施肥的影响,表层土壤磷素积累,加上土壤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拦截弱,富含磷素的细颗粒物质优先被径流运出,故泥沙中磷素含量较高。2.3.2 泥沙中磷素流失负荷特征

过程图,泥沙,浓度,过程


坡面土壤磷素流失依赖径流和泥沙2条路径,磷素流失以水流迁移为动力,泥沙为载体。由于土壤吸附固持作用,磷素极易与土壤中有机质和Ca2+、Mg2+、Fe2+等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固定[7],径流溶解和浸提磷素的能力有限[2],故径流中磷素含量远小于泥沙中磷素含量。比较不同流失路径总磷流失总负荷(图5)发现,岩溶槽谷区土壤磷素流失以径流流失为主,泥沙流失为辅,通过计算得出,2条流失路径磷素负荷比在耕地、林地和果园地中分别为4.64,1.25和2.06,耕地中径流流失远大于泥沙流失,果园地次之,林地中2条流失路径大致相当。林地植被覆盖率高,群落结构复杂,可有效削弱径流拦截泥沙,人为干扰少,坡面产流产沙量远小于耕地和果园地,进而减少土壤磷素流失负荷,这说明控制坡面水文产流过程是防治坡面土壤磷素流失的关键。图4 侵蚀泥沙中全磷和有效磷富集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J]. 高儒学,戴全厚,甘艺贤,彭旭东,严友进.  土壤学报. 2019(05)
[2]贵州普定喀斯特关键带土壤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张倩,韩贵琳,柳满,阳昆桦,刘强.  生态学杂志. 2019(02)
[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影响[J]. 张晓艳,李琴书.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4]不同雨强下黄土裸坡水-沙-氮磷流失耦合模拟[J]. 彭梦玲,吴磊,乔闪闪.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3)
[5]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磷素随径流垂向分层输出特征[J]. 左继超,郑海金,奚同行,王凌云,聂小飞,刘昭.  环境科学. 2017(10)
[6]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J]. 司友斌,王慎强,陈怀满.  土壤. 2000(04)



本文编号:3511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11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1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