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类型水稻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19:56
  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氮、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氮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氮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氮浓度的增加,土壤氮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氮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氮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氮的吸附等温曲线可用Linear模型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磷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磷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磷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磷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磷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科学. 2020,(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类型水稻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不同土壤氮的等温吸附曲线

曲线,土壤,解吸率,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在平衡液浓度为10 mg/L时,HH和HS存在明显的拐点,0~10 mg/L解吸率迅速上升,在10 mg/L达到最大,并且解吸率都超过100%,这可能是因为此时供试土壤中氮的含量要高于平衡液中氮的浓度;当平衡液浓度达20 mg/L时,HS和HH解吸率迅速下降,并降至100%以内,这可能是因为土壤对NH4+逐渐转化为吸附为主;当平衡液浓度大于20 mg/L,氮的解吸率随着平衡液浓度升高缓慢下降,并趋于平缓。4种土壤的解吸率由大到小依次为HH>HS>MS>ZS。图3 不同土壤氮的等温解吸率

土壤图,土壤,解吸率,特性


不同土壤氮的等温解吸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鄱阳湖滨岸土壤磷素吸附特征研究[J]. 赵树成,张展羽,夏继红,杨洁,盛丽婷,唐丹,陈晓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1)
[2]不同客土比例对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 陈志国,王秀梅,张荣,邱沙.  环境影响评价. 2019(01)
[3]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进展[J]. 杨燕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1)
[4]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J]. 范晓娟,张丽萍,邓龙洲,邬燕虹,孙天宇,费凯.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2)
[5]长期秸秆还田下土壤铵态氮的吸附解吸特征[J]. 丛日环,张丽,鲁艳红,黄庆海,石孝均,李小坤,任涛,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6]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J]. 肖懿,唐家良,朱波,王芮,王艳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7]不同pH值紫色土对NH4+的吸附动力学[J]. 张迪男,蒋先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1)
[8]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以日本宇都宫土壤为参照[J]. 袁瑞霞,于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2)
[9]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和磷肥的高效利用[J]. 安迪,杨令,王冠达,蓝锐,王亭杰,金涌.  化工进展. 2013(08)
[10]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J]. 邱亚群,甘国娟,刘伟,刘妍,侯红波,彭佩钦,高铁军.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磷迁移转化及流失过程特征研究[D]. 马啸.武汉理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磷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D]. 李悦.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对氮的吸附与释放特性初步研究[D]. 雷婷.南昌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9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29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0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