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不同介质中有机氯农药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6 09:53
有机氯农药(OC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我国岩溶面积十分广阔,岩溶研究在我国地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经破坏将很难恢复。近年来,人类活动已对岩溶生态环境产生了危害。本文以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旨在研究岩溶区有机氯农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为治理岩溶区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分析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体、沉积物、表层土壤中的OCPs浓度、组成特征及来源识别。第二,对比研究老龙洞地下河流域不同水体有机氯农药的差异。第三,探讨了有机氯农药在岩溶地下河系统中的迁移传输。结果表明:1、用比值法分析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可知:水样、表层土壤、沉积物中HCHs均主要来自于林丹的使用;表层土壤和沉积物中是来自于历史上林丹的使用。水样中DDTs来自于工业DDTs的使用,有新的污染源输入,主要在厌氧环境下转化。表层土壤、沉积物有新的三氯杀螨醇的输入,DDTs主要在厌氧环境下降解。2、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有机氯农...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机氯农药的定义
1.2.2 有机氯农药的特点
1.3 非岩溶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研究
1.3.1 大气中OCPs的污染状况
1.3.2 土壤中OCPs的残留状况
1.3.3 水体中OCPs的污染状况
1.3.4 沉积物中OCPs的残留状况
1.4 岩溶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研究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点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水文地质背景
2.1.3 地下河发育状况
2.1.4 人类活动状况
2.1.5 取样点介绍
2.1.6 样品采集
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2.2.1 测试指标
2.2.2 试剂与材料
2.2.3 样品处理与分析
2.2.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第3章 岩溶区不同介质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1 岩溶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1.1 HCH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1.2 DDT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2 岩溶区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2.1 HCH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2.2 DDT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3 岩溶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3.1 HCH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3.2 DDT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溶区不同介质中有机氯农药对比研究
4.1 岩溶区不同水体有机氯农药对比研究
4.1.1 研究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季节变化特征
4.1.2 地下水、地表水有机氯农药的差异
4.1.3 HCHs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4.1.4 DDTs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4.1.5 不同地区OCPs比较
4.2 岩溶区水体有机氯农药异同研究
4.2.1 有机氯农药浓度的空间变化
4.2.2 有机氯农药结构的空间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机氯农药在岩溶地下河系统中的迁移传输
5.1 流域内不同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联系
5.2 地下河、地表沉积物与地表土壤OCPs迁移和交换
5.3 地下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影响因素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州城郊冬夏两季大气中HCHs和DDTs分布特征[J]. 毕峻奇,黄幸然,郑丽丽,郭萍萍,易志刚.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4)
[2]汾河表层沉积物PCBs和OCPs含量、来源及生态风险[J]. 郭掌珍,孟会生,张渊,李维宏,郭青霞.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4)
[3]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J]. 孔祥胜,祁士华,黄保健,张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3)
[4]赣江流域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空间分布[J]. 刘小真,赵慈,梁越,周立峰,赵信,洪桂平. 生态学报. 2012(09)
[5]雪玉洞表土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来源研究[J]. 毛海红,孙玉川,付允,殷建军,徐尚全,沈立成,杨平恒.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5)
[6]漓江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垂向分布特征与来源[J]. 杨惟薇,李平阳,冷冰,薛瑞,董海丽,王英辉,战明国. 环境保护科学. 2012(02)
[7]大石围天坑群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与富集特征[J]. 孔祥胜,祁士华,黄保健,张原. 地球化学. 2012(02)
[8]地下河流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来源分析[J]. 付允,孙玉川,毛海红,沈立成,贾亚男.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3)
[9]表层岩溶带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来源特征研究——以重庆南川区为例[J]. 孙玉川,尚英男,毛海红,付允,沈立成. 中国岩溶. 2012(01)
[10]百朗地下河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记录[J]. 孔祥胜,祁士华,Oram ah IT,何师意,张原,黄保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02)
博士论文
[1]喀斯特洞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与传输动力学研究[D]. 王英辉.中国地质大学 2007
[2]黑龙江流域(中国)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污染研究[D]. 刘丽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市化影响下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D]. 曹敏.西南大学 2012
[2]岩溶水文地质系统中有机氯农药的迁移机理初探[D]. 毛海红.西南大学 2012
[3]岩溶地下河系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与迁移研究[D]. 韦丽丽.西南大学 2011
[4]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有机污染物控制因素及运移特征研究[D]. 杨梅.西南大学 2010
[5]中国南部天坑群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来源及其迁移特征[D]. 奥拉马.中国地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793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机氯农药的定义
1.2.2 有机氯农药的特点
1.3 非岩溶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研究
1.3.1 大气中OCPs的污染状况
1.3.2 土壤中OCPs的残留状况
1.3.3 水体中OCPs的污染状况
1.3.4 沉积物中OCPs的残留状况
1.4 岩溶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研究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点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水文地质背景
2.1.3 地下河发育状况
2.1.4 人类活动状况
2.1.5 取样点介绍
2.1.6 样品采集
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2.2.1 测试指标
2.2.2 试剂与材料
2.2.3 样品处理与分析
2.2.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第3章 岩溶区不同介质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1 岩溶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1.1 HCH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1.2 DDT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2 岩溶区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2.1 HCH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2.2 DDT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3 岩溶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结构特征及来源
3.3.1 HCH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3.2 DDTs的结构特征及来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溶区不同介质中有机氯农药对比研究
4.1 岩溶区不同水体有机氯农药对比研究
4.1.1 研究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季节变化特征
4.1.2 地下水、地表水有机氯农药的差异
4.1.3 HCHs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4.1.4 DDTs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4.1.5 不同地区OCPs比较
4.2 岩溶区水体有机氯农药异同研究
4.2.1 有机氯农药浓度的空间变化
4.2.2 有机氯农药结构的空间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机氯农药在岩溶地下河系统中的迁移传输
5.1 流域内不同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联系
5.2 地下河、地表沉积物与地表土壤OCPs迁移和交换
5.3 地下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影响因素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州城郊冬夏两季大气中HCHs和DDTs分布特征[J]. 毕峻奇,黄幸然,郑丽丽,郭萍萍,易志刚.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4)
[2]汾河表层沉积物PCBs和OCPs含量、来源及生态风险[J]. 郭掌珍,孟会生,张渊,李维宏,郭青霞.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4)
[3]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J]. 孔祥胜,祁士华,黄保健,张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3)
[4]赣江流域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空间分布[J]. 刘小真,赵慈,梁越,周立峰,赵信,洪桂平. 生态学报. 2012(09)
[5]雪玉洞表土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来源研究[J]. 毛海红,孙玉川,付允,殷建军,徐尚全,沈立成,杨平恒.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5)
[6]漓江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垂向分布特征与来源[J]. 杨惟薇,李平阳,冷冰,薛瑞,董海丽,王英辉,战明国. 环境保护科学. 2012(02)
[7]大石围天坑群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与富集特征[J]. 孔祥胜,祁士华,黄保健,张原. 地球化学. 2012(02)
[8]地下河流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来源分析[J]. 付允,孙玉川,毛海红,沈立成,贾亚男.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3)
[9]表层岩溶带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来源特征研究——以重庆南川区为例[J]. 孙玉川,尚英男,毛海红,付允,沈立成. 中国岩溶. 2012(01)
[10]百朗地下河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记录[J]. 孔祥胜,祁士华,Oram ah IT,何师意,张原,黄保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02)
博士论文
[1]喀斯特洞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与传输动力学研究[D]. 王英辉.中国地质大学 2007
[2]黑龙江流域(中国)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污染研究[D]. 刘丽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市化影响下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D]. 曹敏.西南大学 2012
[2]岩溶水文地质系统中有机氯农药的迁移机理初探[D]. 毛海红.西南大学 2012
[3]岩溶地下河系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与迁移研究[D]. 韦丽丽.西南大学 2011
[4]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有机污染物控制因素及运移特征研究[D]. 杨梅.西南大学 2010
[5]中国南部天坑群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来源及其迁移特征[D]. 奥拉马.中国地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7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3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