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分离能力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12-30 07:14
  我国水蚀区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巨大差异,可能会引起土壤分离能力(Dc)的差异。然而目前大尺度上(如水蚀区)Dc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水蚀区依据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不同布设了36个采样点,用扰动土(代表新耕坡耕地)测定其Dc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蚀区沙漠风沙土Dc最大,红壤Dc最小,Dc呈强度空间变异。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山地丘陵区Dc最大。黏粒和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Dc最大。水流剪切力与水流功率在模拟Dc方面无显著差异。Dc与粉粒、土壤粒径参数、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砂粒、中值粒径、平均几何粒径和交换性纳百分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蚀区Dc可用水流剪切力、粉粒、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很好地模拟(R2=0.71,NSE=0.71)。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20,3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分离能力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


采样点分布

土壤图,土壤,采样点,壤土


6个二级水蚀类型区的Dc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图3a):西北黄土高原区(Ⅲ1)、南方山地丘陵区(Ⅲ4)、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Ⅲ5)、北方山地丘陵区(Ⅲ3)、东北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区(Ⅲ2)和云贵高原区(Ⅲ6)。西北黄土高原区和南方山地丘陵区在6个二级侵蚀类型区中为Dc最大值,这一研究结果与唐克丽[12]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Zhang等[17]研究了水蚀区13种典型土壤的土壤可蚀性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西北黄土高原区与其他5个二级土壤侵蚀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5个二级土壤侵蚀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图3a),这与黄土高原地区极易侵蚀的土壤性质有关[13]。6种土壤质地Dc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图3b):壤土(3.36 kg/(m2·s))、砂壤土(2.98 kg/(m2·s))、粉黏土(2.42 kg/(m2·s))、壤砂土(2.13 kg/(m2·s))、粉壤土(0.48 kg/(m2·s))和粉黏壤土(0.43 kg/(m2·s))。本研究的Dc比Su等[18]在北京地区11种土壤类型Dc大一个数量级,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本研究采用的是扰动土,而Su等[18]采用的是原状土,两者的共同之处是粉壤土的Dc最低。本研究这一结果也与WEPP模型数据集不同,在WEPP模型中壤砂土最容易受到侵蚀,砂黏壤土最不易受到侵蚀,这与两者在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与WEPP数据集的相似之处是最容易受到侵蚀的土壤是黏粒和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此外,Knappen等[19]对全球范围内不同试验条件下已发表的文章的文献综述中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虽然以上研究在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存在巨大差异,然而共同之处是黏粒和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最容易遭受侵蚀。

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分离能力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


各土壤侵蚀类型区和土壤质地的土壤分离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南地区典型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抗张强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 佘立,蔡崇法,吴新亮,王迪,张德谦.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2]黄土高原不同退耕年限刺槐林地土壤侵蚀阻力[J]. 孙龙,张光辉,王兵,栾莉莉.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0)
[3]土壤分离能力测定的不确定性分析[J]. 张光辉.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4]黄土丘陵区浅沟表层土壤粘结力状态空间模拟[J]. 李振炜,张光辉,耿韧,王浩.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6)
[5]我国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土流失之困——水土资源系列调研分析[J]. 陶建格.  科技管理研究. 2014(22)
[6]坡面薄层水流分离土壤的动力学机理[J]. 唐科明,张光辉,任宗萍,汪邦稳.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4)
[7]几种土壤的细沟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 蔡强国,朱远达,王石英.  水科学进展. 2004(01)
[8]坡面径流分离土壤的水动力学实验研究[J]. 张光辉,刘宝元,张科利.  土壤学报. 2002(06)



本文编号:3557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57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e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