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同时脱除养殖场臭气中的氨气及硫化氢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性能的测定
发布时间:2022-01-09 14: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而养殖场中的恶臭气体会对人类和畜禽以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养殖场臭气中最主要的致臭物质是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对它们的去除迫在眉睫,而生物法脱除恶臭气体以其成本低、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在生物法高效除臭的过程中,对脱臭微生物的筛选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除臭效果。本实验从稳定运行的同时脱除硫化氢和氨气的生物滴滤塔中,提取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膜作为菌种来源,经过筛选,分离和提纯获得微生物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和去除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实验将从生物膜上提取的微生物,经过富集,分离和纯化,初步得到脱氮除硫自养菌4株Z1~Z4,异养菌7株Y1~Y7,经过对11株菌株的脱氮除硫效率考察,发现11株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脱氮除硫的能力。根据11株菌株的菌落在培养皿中的形态特征观察、镜检结果、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脱氮除硫性能的考察,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将筛选出的菌株初步鉴定到属,结果为:自养菌株Z1为硝化杆菌属,Z2和Z4为硫杆菌属...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
1.1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现状
1.2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危害
1.2.1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
1.2.2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的危害
1.3 恶臭污染物的控制
1.3.1 恶臭污染物控制标准
1.3.2 恶臭污染物控制方法
1.3.2.1 物理法
1.3.2.2 化学法
1.3.2.3 生物法
1.4 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处理技术
1.4.1 国内外生物除臭技术的研究
1.4.2 生物法脱臭中的微生物
1.4.2.1 脱氮微生物
1.4.2.2 生物脱氮的研究
1.4.2.3 脱硫微生物
1.4.2.4 生物脱硫的研究
1.4.2.5 生物脱氮除硫
1.5 生物除臭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5.1 存在问题
1.5.2 发展趋势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种来源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1.4 微生物培养和鉴别
2.1.4.1 菌种富集、筛选培养基
2.1.4.2 菌种保藏培养基
2.1.4.3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
2.2 实验方法
2.2.1 试验中的测定项目
2.2.1.1 NH_4~+-N浓度的测定
2.2.1.2 S~(2-)浓度的测定
2.2.2 菌种的保藏
2.3 脱氮除硫菌株的富集和初步筛选
2.4 脱氮除硫菌株的复筛
2.5 脱氮除硫菌株的鉴别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氮除硫菌种最适生长条件的探讨
3.1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的探讨
3.1.1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的生长曲线及pH值变化
3.1.2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条件的选择
3.1.2.1 最适温度
3.1.2.2 最适pH值
3.1.2.3 最适转速
3.1.2.4 最适接种量
3.1.2.5 最适初始S~(2-)浓度
3.1.2.6 最适初始NH_4~+-N浓度
3.1.2.7 最适C/N
3.1.2.8 最适S/N(S~(2-)-NH_4~+-N)
3.2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的探讨
3.2.1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的生长曲线及pH值变化
3.2.2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条件的选择
3.2.2.1 最适温度
3.2.2.2 最适pH值
3.2.2.3 最适转速
3.2.2.4 最适接种量
3.2.2.5 最适初始S~(2-)浓度
3.2.2.6 最适初始NH_4~+-N浓度
3.2.2.7 最适C/N(HCO_3~-NH_4~+-N)
3.2.2.8 最适S/N(S~(2-)-NH_4~+-N)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氮除硫菌种的正交试验
4.1 试验正交表的设计
4.2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的正交试验
4.3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的正交试验
4.4 影响同时脱氮除硫微生物脱除性能的因素
4.4.1 温度
4.4.2 C/N
4.4.3 S/N
4.4.4 N的初始浓度
4.4.5 S的初始浓度
4.4.6 接种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滴滤塔处理含硫化氢与氨气恶臭气体的试验研究[J]. 黄树杰,周伟煌,陈凡植. 广州环境科学. 2011 (01)
[2]自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J]. 陈梅娟,蒋进元,周岳溪,胡翔.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3)
[3]高效脱硫脱氨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J]. 贾燕,江栋,周伟坚,邓志毅,刘永. 中国给水排水. 2009(23)
[4]一株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和脱硫特性研究[J]. 贡俊,张肇铭,王玉芬,杨官娥,郑军,程红兵,李保珍. 环境工程学报. 2009(11)
[5]处理含硫氮恶臭气体的工程菌的获取与效能[J]. 徐桂芹,王海燕,高洁,姜安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6]烟气脱硫菌株的筛选与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J]. 李华. 生态环境. 2008(04)
[7]pH和碱度对同步厌氧生物脱氮除硫工艺性能的影响[J]. 蔡靖,郑平,胡宝兰,金仁村,蒋坚祥. 化工学报. 2008(05)
[8]一株同步脱氮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特征[J]. 王爱杰,万春黎,任南琪,赵阳国,刘一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04)
[9]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风险与控制策略[J]. 高定,陈同斌,刘斌,郑袁明,郑国砥,李艳霞. 地理研究. 2006(02)
[10]酸性气体中硫化氢的微生物脱除方法[J]. 蒲万芬,胡佩. 天然气工业. 2005(03)
硕士论文
[1]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2S与NH3恶臭气体的实验研究[D]. 黄树杰.广东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78868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
1.1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现状
1.2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危害
1.2.1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
1.2.2 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的危害
1.3 恶臭污染物的控制
1.3.1 恶臭污染物控制标准
1.3.2 恶臭污染物控制方法
1.3.2.1 物理法
1.3.2.2 化学法
1.3.2.3 生物法
1.4 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处理技术
1.4.1 国内外生物除臭技术的研究
1.4.2 生物法脱臭中的微生物
1.4.2.1 脱氮微生物
1.4.2.2 生物脱氮的研究
1.4.2.3 脱硫微生物
1.4.2.4 生物脱硫的研究
1.4.2.5 生物脱氮除硫
1.5 生物除臭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5.1 存在问题
1.5.2 发展趋势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种来源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1.4 微生物培养和鉴别
2.1.4.1 菌种富集、筛选培养基
2.1.4.2 菌种保藏培养基
2.1.4.3 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
2.2 实验方法
2.2.1 试验中的测定项目
2.2.1.1 NH_4~+-N浓度的测定
2.2.1.2 S~(2-)浓度的测定
2.2.2 菌种的保藏
2.3 脱氮除硫菌株的富集和初步筛选
2.4 脱氮除硫菌株的复筛
2.5 脱氮除硫菌株的鉴别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氮除硫菌种最适生长条件的探讨
3.1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的探讨
3.1.1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的生长曲线及pH值变化
3.1.2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条件的选择
3.1.2.1 最适温度
3.1.2.2 最适pH值
3.1.2.3 最适转速
3.1.2.4 最适接种量
3.1.2.5 最适初始S~(2-)浓度
3.1.2.6 最适初始NH_4~+-N浓度
3.1.2.7 最适C/N
3.1.2.8 最适S/N(S~(2-)-NH_4~+-N)
3.2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的探讨
3.2.1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的生长曲线及pH值变化
3.2.2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最适条件的选择
3.2.2.1 最适温度
3.2.2.2 最适pH值
3.2.2.3 最适转速
3.2.2.4 最适接种量
3.2.2.5 最适初始S~(2-)浓度
3.2.2.6 最适初始NH_4~+-N浓度
3.2.2.7 最适C/N(HCO_3~-NH_4~+-N)
3.2.2.8 最适S/N(S~(2-)-NH_4~+-N)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氮除硫菌种的正交试验
4.1 试验正交表的设计
4.2 异养脱氮除硫菌株的正交试验
4.3 自养脱氮除硫菌株的正交试验
4.4 影响同时脱氮除硫微生物脱除性能的因素
4.4.1 温度
4.4.2 C/N
4.4.3 S/N
4.4.4 N的初始浓度
4.4.5 S的初始浓度
4.4.6 接种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滴滤塔处理含硫化氢与氨气恶臭气体的试验研究[J]. 黄树杰,周伟煌,陈凡植. 广州环境科学. 2011 (01)
[2]自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J]. 陈梅娟,蒋进元,周岳溪,胡翔.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3)
[3]高效脱硫脱氨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J]. 贾燕,江栋,周伟坚,邓志毅,刘永. 中国给水排水. 2009(23)
[4]一株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和脱硫特性研究[J]. 贡俊,张肇铭,王玉芬,杨官娥,郑军,程红兵,李保珍. 环境工程学报. 2009(11)
[5]处理含硫氮恶臭气体的工程菌的获取与效能[J]. 徐桂芹,王海燕,高洁,姜安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6]烟气脱硫菌株的筛选与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J]. 李华. 生态环境. 2008(04)
[7]pH和碱度对同步厌氧生物脱氮除硫工艺性能的影响[J]. 蔡靖,郑平,胡宝兰,金仁村,蒋坚祥. 化工学报. 2008(05)
[8]一株同步脱氮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特征[J]. 王爱杰,万春黎,任南琪,赵阳国,刘一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04)
[9]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风险与控制策略[J]. 高定,陈同斌,刘斌,郑袁明,郑国砥,李艳霞. 地理研究. 2006(02)
[10]酸性气体中硫化氢的微生物脱除方法[J]. 蒲万芬,胡佩. 天然气工业. 2005(03)
硕士论文
[1]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2S与NH3恶臭气体的实验研究[D]. 黄树杰.广东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7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7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