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还田下施镁对土壤交换镁及春玉米镁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7 17:24
  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农安县设置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J(12 000 kg/hm2)、秸秆不还田W,副区为施镁M3(施纯镁10 kg/hm2)、不施镁M0,包含JM3(秸秆+镁肥)、JM0(秸秆+无镁肥)、WM3(无秸秆+镁肥)、WM0(常规)4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土壤交换镁含量逐渐降低,至成熟期,JM3处理土壤交换镁含量比WM3、JM0、WM0分别提高6.59%,8.47%,14.09%。施用镁肥促进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秸秆还田配施镁肥进一步增加了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WM3处理玉米镁素积累量比WM0平均提高12.30%;JM3处理的镁素积累量比WM3、JM0、WM0处理分别提高9.79%,15.99%,23.28%。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进行逐渐增加,施镁肥能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与春玉米产量,在成熟期WM3(无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分别比WM0(常规)提高5.30%与4.38%,JM3(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比WM0(常规)分别提高11.50%与5.52%。综上可...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20,3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秸秆还田下施镁对土壤交换镁及春玉米镁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春玉米地上部镁积累量

玉米,干物质,秸秆,植株


从图2可以看出,玉米镁养分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进程逐渐增加,且呈现拔节期开始增加较快,至灌浆期后积累变缓的趋势。在拔节期各个处理差异性不显著,抽雄期之后,秸秆还田处理的镁养分积累量明显高于无秸秆处理及单独施镁肥处理,且差异性显著(P<0.05),至成熟期,玉米植株中镁养分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整体表现为JM3>WM3>JM0>WM0。其中无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镁处理WM3比WM0平均高出12.30%,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镁处理JM3比JM0平均高出15.99%,且差异性显著(P<0.05);秸秆还田条件下,JM0处理比WM0处理平均高出6.37%,JM3比WM3平均高出9.79%,即对于同一个施镁肥条件下,秸秆还田植株镁积累量高于非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镁肥处理JM3比常规WM0高出23.28%,表明秸秆还田下配施镁肥可显著增加玉米植株镁养分积累量。2.4 秸秆还田配施镁肥对土壤交换镁的影响

土壤图,土壤,动态,干物质


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在一定范围内,干物质积累量越高意味着籽粒产量越高。干物质生产及其分配是衡量作物总体生产性能和对生长条件响应的最佳尺度和指标[11]。本试验结果表明,施镁肥不会改变植株干物质积累的整体趋势,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进行逐渐增加。Dromantien ˙ e 等[12]通过对冬小麦不同时期喷施镁,干物质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认为当在孕穗期施用2.5%的MgO溶液后,干物质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本研究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处理生物量差异并不显著,可能由于基肥能满足作物前期对镁素养分的需求,后期随着作物的吸收及土壤的固定,交换镁含量逐渐减少。至成熟期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施镁肥处理WM3干物质积累量比WM0提高5.30%,JM3比JM0提高8.61%,说明施用镁肥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这与埃及El-Dissoky等[13]的田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施用镁肥能提高玉米镁元素含量,促进玉米在成熟期秸秆、穗轴等干物质的增加,进而增加整个植株干物质产量。干物质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产量的增加,在成熟期施镁处理WM3产量比WM0提高4.38%,表明施镁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作物产量的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不仅受到镁肥的影响,还受到秸秆还田的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玉米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速率[14]。张姗等[15]试验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处理的干物质、磷、钾积累均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高施氮量促进了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降低了拔节后秸秆养分释放的比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提高了粮食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增加。周建斌[16]认为,有机和无机养分的结合确保了养分释放和植物吸收之间的更大同步性,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谭德水等[17]发现,秸秆还田与钾肥相结合,可以降低土壤钾素的固定。与单独使用秸秆相比,可获得最高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产量都高于普通施肥处理,秸秆还田下配施镁肥处理JM3比WM0干物质高11.50%,产量高5.52%。这是因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镁肥肥效持续时间长,能够保证在生育后期为作物不断提供充足的镁素养分,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终增加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钙与覆膜栽培对缺钙红壤花生Mg、Fe、Zn吸收,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 王飞,王建国,李林,刘登望,万书波,张昊.  核农学报. 2019(11)
[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肥状况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侯贤清,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王西娜,李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6)
[3]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变化与反思[J]. 周建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4]Straw return and appropriate tillage method improve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J]. CHEN Jin,ZHENG Meng-jing,PANG Dang-wei,YIN Yan-ping,HAN Ming-ming,LI Yan-xia,LUO Yong-li,XU Xu,LI Yong,WANG Zhen-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08)
[5]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J]. 张姗,石祖梁,杨四军,顾克军,戴廷波,王飞,李想,孙仁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9)
[6]长期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交换性钙、镁的影响[J]. 王亮,李双异,汪景宽,顾鑫,孟凡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5)
[7]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J]. 丁玉川,焦晓燕,聂督,程滨,赵瑞芬,刘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6)
[8]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J]. 李朝苏,谢瑞芝,黄钢,吴春,李少昆,汤永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3)
[9]长期施钾及小麦秸秆还田对北方典型土壤固钾能力的影响[J].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刘兆辉,江丽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0)



本文编号:3595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95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