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蠖两个地理种群遗传杂交与生殖干扰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7 04:30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我国茶园主要鳞翅目害虫,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对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茶尺蠖地理种群进行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Nucleopolyhedrovirus, EoNPV)的敏感性、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及遗传杂交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茶尺蠖虽然在形态学上不容易区分,但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为了明确茶尺蠖地理种群间潜在的竞争关系及其相关机制,本文以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为研究对象,采用种群竞争学与行为生态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对二者遗传杂交性状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对两地理种群的种群竞争趋势以及生殖干扰和对EoNPV的敏感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观察记录了交尾行为。结果如下: 1.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遗传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杂交处理组的F1代孵化率、至成虫期存活率和正常成虫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降低,其中杂交(YH♀×SY♂)的F1代孵化率仅为1.4%。杂交F1代(幼虫期和蛹期)的平均历期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种群内自交的性比均约为1:1,而杂...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种群和种间竞争
1.1.1 种和种群的概念
1.1.2 种间竞争的概念
1.2 昆虫种间竞争概述及理论基础
1.2.1 昆虫种间竞争概述
1.2.2 种间竞争的理论基础
1.3 昆虫种间竞争主要机制研究
1.3.1 生殖干扰
1.3.2 繁殖能力的差异
1.3.3 生态位竞争
1.3.4 寄主适应性
1.3.5 药剂敏感性及抗药性
1.3.6 表观竞争
1.4 种间竞争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4.1 种间竞争的研究现状
1.4.2 种间竞争的应用
1.5 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概况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杂交遗传性状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试验方法
2.1.3 调查方法
2.1.4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形态特征
2.2.2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的杂交遗传性状
2.2.3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杂交 F1代生存率
2.2.4 杂交 F1代自交和回交产卵量及 F2代孵化率
2.3 讨论
第三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间的竞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试验方法
3.1.3 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3.1.4 试验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混合种群中雌虫的交配行为
3.2.2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的种内和种间交配
3.2.3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不同比例混合后代的遗传性状
3.2.4 混合种群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3.3 讨论
第四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间生殖干扰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松阳种群(SY)雄虫对余杭种群(YH)的生殖干扰
4.2.2 余杭种群(YH)雄虫对松阳种群(SY)的生殖干扰
4.3 讨论
第五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及其杂交 F1代对 EONPV 的敏感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和病毒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对 EoNPV 的敏感性差异
5.2.2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正、反杂交 F1代的 EoNPV 的敏感性差异
5.2.3 EoNPV 对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杂交 F1代的致死中时间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的杂交遗传性状
6.1.2 茶尺蠖余杭种群与松阳种群间的竞争
6.1.3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间的生殖干扰
6.1.4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及其杂交 F1代对 EoNPV 的敏感性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4021136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种群和种间竞争
1.1.1 种和种群的概念
1.1.2 种间竞争的概念
1.2 昆虫种间竞争概述及理论基础
1.2.1 昆虫种间竞争概述
1.2.2 种间竞争的理论基础
1.3 昆虫种间竞争主要机制研究
1.3.1 生殖干扰
1.3.2 繁殖能力的差异
1.3.3 生态位竞争
1.3.4 寄主适应性
1.3.5 药剂敏感性及抗药性
1.3.6 表观竞争
1.4 种间竞争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4.1 种间竞争的研究现状
1.4.2 种间竞争的应用
1.5 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概况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杂交遗传性状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试验方法
2.1.3 调查方法
2.1.4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形态特征
2.2.2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的杂交遗传性状
2.2.3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杂交 F1代生存率
2.2.4 杂交 F1代自交和回交产卵量及 F2代孵化率
2.3 讨论
第三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间的竞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试验方法
3.1.3 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3.1.4 试验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混合种群中雌虫的交配行为
3.2.2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的种内和种间交配
3.2.3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不同比例混合后代的遗传性状
3.2.4 混合种群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3.3 讨论
第四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间生殖干扰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松阳种群(SY)雄虫对余杭种群(YH)的生殖干扰
4.2.2 余杭种群(YH)雄虫对松阳种群(SY)的生殖干扰
4.3 讨论
第五章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及其杂交 F1代对 EONPV 的敏感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和病毒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对 EoNPV 的敏感性差异
5.2.2 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正、反杂交 F1代的 EoNPV 的敏感性差异
5.2.3 EoNPV 对余杭种群(YH)和松阳种群(SY)杂交 F1代的致死中时间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的杂交遗传性状
6.1.2 茶尺蠖余杭种群与松阳种群间的竞争
6.1.3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间的生殖干扰
6.1.4 茶尺蠖余杭种群和松阳种群及其杂交 F1代对 EoNPV 的敏感性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4021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02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