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轮作休耕模式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7 09:5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休耕(CK)、残膜覆盖、伏天深耕、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绿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过氧化氢酶外,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pH及有机质均有显著影响。从门水平上看,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构成。其中伏天深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牛羊粪+深翻耕后连续休耕3年处理的子囊菌相对丰度分别为43.23%和69.38%,显著高于CK(33.71%);从纲水平上看,座囊菌纲、粪壳菌纲、伞菌纲和被孢霉纲为优势菌纲,其中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牛羊粪+深翻耕后连续休耕3年处理以座囊菌纲为主(60.69%),其余处理以粪壳菌纲为主(4.11%—24.79%);真菌多样性指数施牛羊粪+深翻耕+连续3年种植豌豆(拌根瘤菌粉8.5 g/kg种子)并在盛花期翻压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牛羊粪+深翻耕后连续休耕3年、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牛羊粪+深翻耕+连续3年种植箭筈豌豆并在盛花期翻压还田处理显著低于CK和其他处理,丰富度指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牛羊粪+深翻耕+连续3年种植毛苕子并在盛花期翻压还田处理显著高于CK和其...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2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轮作休耕模式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不同轮作休耕模式下土壤真菌DNA稀释曲线和花瓣图

土壤图,丰度,真菌,土壤


由表4 可知,20 种优势种绝大部分属于子囊菌门。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在土壤真菌种水平下有差异:CK和T3处理以Mortierella_alpina和Gibberella_intricans为主,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6%和4.9%,5.3%和4.3%;T1处理以Plectosphaerella_cucumerina、Mortierella_alpina 和Fusarium_oxysporum为主,其相对丰度分别为6.6%、5.3%和4.7%;T2处理以Gibberella_intricans、Gibberella_baccata和Aspergillus_niger为主要物种,相对丰度分别为3.2%、3.2%、2.7%;T4、T5处理以 Mortierella_alpina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5.3%、1.3%;T6处理以Polythrincium_trifolii为主,相对丰度为59.3%;T7处理以Mortierella_alpina和Gibberella_intricans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4.0%、5.7%;T8处理以Gibberella_intricans 为主,相对丰度为3.2%。2.4 土壤真菌功能类群

土壤图,真菌,因子,土壤


表5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因子的Monte Carlo 置换检验Table 5 Monte Carlo permutation test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因子Factors 解释率Explains/% 贡献率Contribution/% R2 P 微生物氮SMBC 27 35.3 9.3 0.01 微生物碳SMBN 19.4 25.4 8.7 0.016 pH 12.5 16.3 7 0.012 有机质OM 9.5 12.4 6.6 0.016 过氧化氢酶CA 4.4 5.8 3.4 0.068 脱氢酶DA 1.3 1.7 1 0.31 碱性磷酸酶APA 2 2.6 1.6 0.228 脲酶UA 0.4 0.5 0.3 0.638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免耕覆盖及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 王小玲,马琨,伏云珍,汪志琴,安嫄嫄.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3)
[2]轮作休耕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河北、甘肃、云南三省为例[J]. 王盼,阎建忠,杨柳,王晶滢.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1)
[3]大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J]. 杨立宾,隋心,魏丹,崔福星,朱道光,倪红伟.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4]江淮地区不同轮茬作物对苜蓿产量及根际土壤质量的影响[J]. 李争艳,徐智明,师尚礼,贺春贵.  草业学报. 2019(08)
[5]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下褐土真菌群落变化特征[J]. 代红翠,张慧,薛艳芳,高英波,钱欣,赵海军,成浩,李宗新,刘开昌.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3)
[6]不同施肥方式对酸性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 季凌飞,倪康,马立锋,陈兆杰,赵远艳,阮建云,郭世伟.  生态学报. 2018(22)
[7]黑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长期施肥响应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J]. 王慧颖,徐明岗,周宝库,马想,段英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5)
[8]旋耕转深松和秸秆还田增加农田土壤团聚体碳库[J]. 田慎重,王瑜,张玉凤,边文范,董亮,罗加法,郭洪海.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4)
[9]外来物种刺槐对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J]. 朱朵菊,温仲明,张静,陶宇,曾鸿文,唐洋.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10]土壤真菌组成对黄土高原梯田种植类型的响应[J]. 肖礼,黄懿梅,赵俊峰,周俊英,郭泽慧,刘洋.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8)

博士论文
[1]醉马草内生真菌与宿主种带真菌、根际微生物的互作及其进化研究[D]. 李秀璋.兰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1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1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