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稻田CH 4 和N 2 O排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0 02:03
自2015年中国实施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该试验,采用静态箱-色谱法对宁波地区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两种有机肥分别以不同比例等氮替代化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全量化肥(U)、25%城市污泥堆肥(25%S)、25%猪粪堆肥(25%P)、50%城市污泥堆肥(50%S)、50%猪粪堆肥(50%P)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的CH4排放量增加18%-51%,其中50%S和50%P处理显著增加稻田CH4排放量34%-51%(P<0.05),CH4排放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替代比例的城市污泥堆肥处理和猪粪堆肥处理的CH4排放量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U处理,有机肥替代处理显著降低了36%-51%的N2O排放量(P<0.0...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水稻生长季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
图1 水稻生长季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由图2可知,水稻生育期内不同施肥处理之间N2O季节排放规律大致相同,水稻移栽初期,各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很小,仅在0—14.04μg·m-2·h-1(N2O-N)范围内变化。穗肥施用后N2O排放通量达到最高峰,U、25%S、25%P、50%S、50%P、CK处理的峰值分别为46.9、12.8、19.7、9.4、10.8、4.1μg·m-2·h-1(N2O-N),其中以U处理的峰值为最高。水稻生长最后2个月,N2O排放通量稳定在0—12.85μg·m-2·h-1(N2O-N)范围直至水稻收割。
图3是稻田土壤Eh和5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在水稻生育期内,各处理的土壤Eh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由于前期稻田淹水及降雨较多,稻田土壤Eh基本稳定在-200 mV左右;水稻移栽87 d后田面落干,Eh迅速上升为正值并一直持续到水稻收割;整个生长季,U处理的平均Eh值为-71 m V,25%S、25%P、50%S、50%P处理的平均Eh值较U处理分别降低了26、27、40、37 mV。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与水稻生长季的气温(图1)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水稻生育期内,稻田土壤温度整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4.7—31.3℃之间波动,平均土壤温度为26.7℃。相关性分析表明(表3),各处理的CH4排放通量与土壤E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各处理的CH4排放通量与5 cm的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施肥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土壤Eh和土壤温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早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杨丹,叶祝弘,肖珣,闫颖,刘鸣达,谢桂先.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1)
[2]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温延臣,张曰东,袁亮,李伟,李燕青,林治安,赵秉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1)
[3]不同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J]. 吴家梅,纪雄辉,彭华,谢运河,官迪,田发祥,朱坚,霍莲杰.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4)
[4]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措施提高新疆甜瓜产量和含糖量研究[J]. 徐强,王卫超,许咏梅,邵华伟,杨金钰,乔晓燕,吕彩霞.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8)
[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J]. 谢军,赵亚南,陈轩敬,李丹萍,徐春丽,王珂,张跃强,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0)
[6]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中南地区稻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冯晓赟,万鹏,李洁,赖欣,张贵龙,常泓.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06)
[7]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赵军,李勇,冉炜,张瑞福,沈标,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04)
[8]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稻季CH4和N2O排放的影响[J]. 刘红江,郭智,张丽萍,朱兴连,孙国峰,陈留根,郑建初.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5)
[9]中国主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J]. 张灿强,王莉,华春林,金书秦,刘鹏涛. 资源科学. 2016(04)
[10]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宁川川,王建武,蔡昆争.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618049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水稻生长季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
图1 水稻生长季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由图2可知,水稻生育期内不同施肥处理之间N2O季节排放规律大致相同,水稻移栽初期,各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很小,仅在0—14.04μg·m-2·h-1(N2O-N)范围内变化。穗肥施用后N2O排放通量达到最高峰,U、25%S、25%P、50%S、50%P、CK处理的峰值分别为46.9、12.8、19.7、9.4、10.8、4.1μg·m-2·h-1(N2O-N),其中以U处理的峰值为最高。水稻生长最后2个月,N2O排放通量稳定在0—12.85μg·m-2·h-1(N2O-N)范围直至水稻收割。
图3是稻田土壤Eh和5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在水稻生育期内,各处理的土壤Eh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由于前期稻田淹水及降雨较多,稻田土壤Eh基本稳定在-200 mV左右;水稻移栽87 d后田面落干,Eh迅速上升为正值并一直持续到水稻收割;整个生长季,U处理的平均Eh值为-71 m V,25%S、25%P、50%S、50%P处理的平均Eh值较U处理分别降低了26、27、40、37 mV。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与水稻生长季的气温(图1)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水稻生育期内,稻田土壤温度整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4.7—31.3℃之间波动,平均土壤温度为26.7℃。相关性分析表明(表3),各处理的CH4排放通量与土壤E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各处理的CH4排放通量与5 cm的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施肥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土壤Eh和土壤温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早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杨丹,叶祝弘,肖珣,闫颖,刘鸣达,谢桂先.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1)
[2]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温延臣,张曰东,袁亮,李伟,李燕青,林治安,赵秉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1)
[3]不同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J]. 吴家梅,纪雄辉,彭华,谢运河,官迪,田发祥,朱坚,霍莲杰.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4)
[4]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措施提高新疆甜瓜产量和含糖量研究[J]. 徐强,王卫超,许咏梅,邵华伟,杨金钰,乔晓燕,吕彩霞.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8)
[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J]. 谢军,赵亚南,陈轩敬,李丹萍,徐春丽,王珂,张跃强,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0)
[6]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中南地区稻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冯晓赟,万鹏,李洁,赖欣,张贵龙,常泓.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06)
[7]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赵军,李勇,冉炜,张瑞福,沈标,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04)
[8]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稻季CH4和N2O排放的影响[J]. 刘红江,郭智,张丽萍,朱兴连,孙国峰,陈留根,郑建初.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5)
[9]中国主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J]. 张灿强,王莉,华春林,金书秦,刘鹏涛. 资源科学. 2016(04)
[10]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宁川川,王建武,蔡昆争.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618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1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