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对冀西北坝上土壤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1 11:13
冀西北坝上地区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源保护区域,土壤碳库是反映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农田种植模式是影响土壤碳库的主要人为因素。为了研究冀西北坝上沙化农田土壤有机质组分特征及增碳种植模式,以草地为参照,选择有机无机配施充分灌溉保护性栽培种植模式——大棚蔬菜田(DS)、有机无机配施充分灌溉种植模式——露地蔬菜田(LS)、大量施用化肥充分灌溉种植模式——马铃薯田(MT)、少量施用化肥雨养种植模式——青贮玉米田(QY)、不施肥雨养种植模式——燕麦田(YT)和多年人工林地(RL)等多种不同种植模式,采集0—20 cm土壤,分析土壤活性有机质(ASO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在8.97—31.97 g·kg-1之间,ASOM在7.63—13.44 g·kg-1之间,其中DS显著高于草地,QY、YT和RL均显著低于草地;在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组分特征中,土壤非活性有机质(NLOM)占比最高,其次为低活性有机质(L-LOM);土壤ASOM的CPMI在64.78—184.02之间,ASOM与SOM、微生物量碳(MBC)、pH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PMI与总氮(...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SOM含量的差异
冀西北坝上不同种植模式土壤ASOM、H-LOM、M-LOM、L-LOM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ASOM含量在7.63—13.44 g·kg-1之间,大小顺序为DS>C>LS>RL>MT>YT>QY。显著性分析可见,DS显著高于C,QY、YT显著低于C。不同种植模式土壤H-LOM含量在1.54—3.35g·kg-1之间,约占ASOM的20.28%—29.36%,其中,QY土壤H-LOM含量最低,其次为YT、RL和MT,四者均显著低于C;LS的H-LOM含量与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DS的H-LOM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不同种植模式土壤M-LOM含量在1.51—2.94 g·kg-1之间,约占ASOM的19.63%—21.88%,其中,QY土壤M-LOM含量最低,其次为YT和RL,三者均显著低于C;LS和MT土壤M-LOM含量与C相比无显著差异;DS土壤M-LOM含量显著高于C。不同种植模式土壤L-LOM含量在4.57—6.51 g·kg-1之间,约占ASOM的47.72%—59.90%,其中,QY土壤L-LOM含量最低,其次为LS和YT,三者均显著低于C土壤;RL和MT与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DS土壤L-LOM含量显著高于C。可见有机无机配施充分灌溉保护性栽培种植模式土壤ASOM及H-LOM、M-LOM、L-LOM含量较高,表明设施农业有利于提高土壤ASOM、H-LOM、M-LOM、L-LOM含量,雨养模式使土壤ASOM、H-LOM、M-LOM、L-LOM含量降低,人工林地主要使H-LOM、M-LOM含量降低,大量施用化肥充分灌溉种植模式主要使H-LOM含量降低。2.3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组分特征
CPI、L、LI、以及CPMI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指标,CPMI和LI能灵敏地反映土壤碳库动态变化,为指示土壤有机碳库的质量提供量化依据。如表2所示,以C土壤为参考,CPI在0.55—1.94之间,DS最高而QY最低,DS和LS土壤CPI高于1,其他种植模式土壤CPI低于1。土壤ASOM的CPMI在64.78—184.02之间,RL最高,DS最低,LS、DS和MT的ASOM的CPMI低于100。土壤H-LOM的CPMI在65.53—169.65,RL最高,DS最低,RL和YT高于100。土壤M-LOM的CPMI在68.77—177.10,RL最高,DS最低,RL、QY和YT高于100。可见雨养模式能够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中青贮玉米田主要是提高中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而充分灌溉模式降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主要是因为雨养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ASOM所占比例,进而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而施用有机肥充分灌溉模式降低土壤ASOM所占比例,进而降低了碳库管理指数。2.5 土壤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周华兰,彭亚丽,李婷,谢鹰飞,唐丽梅,王榕,熊兴耀,王万兴,胡新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2]土地利用方式对巴宜区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J]. 连玉珍,栗慧江,韩晓浩,马和平,东主,仇晓玉. 高原农业. 2019(04)
[3]长期不同施肥对塿土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J]. 谢钧宇,彭博,王仁杰,张树兰,杨学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4]长期施肥对潮土不同层次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张玉军,黄绍敏,李斌,龙潜,姜桂英,申凤敏,刘世亮.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3)
[5]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的影响[J]. 闫丽娟,李广,吴江琪,马维伟,王海燕. 生态学报. 2019(15)
[6]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J]. 陈洁,梁国庆,周卫,王秀斌,孙静文,刘东海,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1)
[7]施肥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罗原骏,蒲玉琳,龙高飞,叶春,朱波.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8)
[8]设施蔬菜大棚土壤氮磷钾养分富积降低土壤钙素的有效性[J]. 韩巍,赵金月,李豆豆,郭磊磊,窦莉洋,刘静,李嵩,依艳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4)
[9]土地利用方式对中部粮食主产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新郑市为例[J]. 焦俊党,李保莲,蔡太义.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3)
[1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和碳库的影响[J]. 姜利红,谢桂先,刘强,荣湘民,向秀媛,李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本文编号:3620177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SOM含量的差异
冀西北坝上不同种植模式土壤ASOM、H-LOM、M-LOM、L-LOM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ASOM含量在7.63—13.44 g·kg-1之间,大小顺序为DS>C>LS>RL>MT>YT>QY。显著性分析可见,DS显著高于C,QY、YT显著低于C。不同种植模式土壤H-LOM含量在1.54—3.35g·kg-1之间,约占ASOM的20.28%—29.36%,其中,QY土壤H-LOM含量最低,其次为YT、RL和MT,四者均显著低于C;LS的H-LOM含量与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DS的H-LOM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不同种植模式土壤M-LOM含量在1.51—2.94 g·kg-1之间,约占ASOM的19.63%—21.88%,其中,QY土壤M-LOM含量最低,其次为YT和RL,三者均显著低于C;LS和MT土壤M-LOM含量与C相比无显著差异;DS土壤M-LOM含量显著高于C。不同种植模式土壤L-LOM含量在4.57—6.51 g·kg-1之间,约占ASOM的47.72%—59.90%,其中,QY土壤L-LOM含量最低,其次为LS和YT,三者均显著低于C土壤;RL和MT与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DS土壤L-LOM含量显著高于C。可见有机无机配施充分灌溉保护性栽培种植模式土壤ASOM及H-LOM、M-LOM、L-LOM含量较高,表明设施农业有利于提高土壤ASOM、H-LOM、M-LOM、L-LOM含量,雨养模式使土壤ASOM、H-LOM、M-LOM、L-LOM含量降低,人工林地主要使H-LOM、M-LOM含量降低,大量施用化肥充分灌溉种植模式主要使H-LOM含量降低。2.3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组分特征
CPI、L、LI、以及CPMI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指标,CPMI和LI能灵敏地反映土壤碳库动态变化,为指示土壤有机碳库的质量提供量化依据。如表2所示,以C土壤为参考,CPI在0.55—1.94之间,DS最高而QY最低,DS和LS土壤CPI高于1,其他种植模式土壤CPI低于1。土壤ASOM的CPMI在64.78—184.02之间,RL最高,DS最低,LS、DS和MT的ASOM的CPMI低于100。土壤H-LOM的CPMI在65.53—169.65,RL最高,DS最低,RL和YT高于100。土壤M-LOM的CPMI在68.77—177.10,RL最高,DS最低,RL、QY和YT高于100。可见雨养模式能够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中青贮玉米田主要是提高中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而充分灌溉模式降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主要是因为雨养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ASOM所占比例,进而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而施用有机肥充分灌溉模式降低土壤ASOM所占比例,进而降低了碳库管理指数。2.5 土壤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周华兰,彭亚丽,李婷,谢鹰飞,唐丽梅,王榕,熊兴耀,王万兴,胡新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2]土地利用方式对巴宜区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J]. 连玉珍,栗慧江,韩晓浩,马和平,东主,仇晓玉. 高原农业. 2019(04)
[3]长期不同施肥对塿土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J]. 谢钧宇,彭博,王仁杰,张树兰,杨学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4]长期施肥对潮土不同层次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张玉军,黄绍敏,李斌,龙潜,姜桂英,申凤敏,刘世亮.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3)
[5]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的影响[J]. 闫丽娟,李广,吴江琪,马维伟,王海燕. 生态学报. 2019(15)
[6]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J]. 陈洁,梁国庆,周卫,王秀斌,孙静文,刘东海,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1)
[7]施肥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罗原骏,蒲玉琳,龙高飞,叶春,朱波.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8)
[8]设施蔬菜大棚土壤氮磷钾养分富积降低土壤钙素的有效性[J]. 韩巍,赵金月,李豆豆,郭磊磊,窦莉洋,刘静,李嵩,依艳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4)
[9]土地利用方式对中部粮食主产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新郑市为例[J]. 焦俊党,李保莲,蔡太义.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3)
[1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和碳库的影响[J]. 姜利红,谢桂先,刘强,荣湘民,向秀媛,李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本文编号:3620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2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