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8:58
  当前我国已总体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克服发展短板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农村建设过程中呈现的内在特征和规律,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系统研究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选取了晋中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晋中市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为题进行探讨。遵循本地化、动态化和系统化的原则,运用文献检索、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了晋中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内在运行机制和实施条件。文章首先论述了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模式的概念、资源配置机制与生产要素流动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及二元理论;其次,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晋中市农村发展的现状、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再次,重点归纳总结了晋中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村企结对帮扶型、以煤补农迁村移民型、特色产业带动型、能人带动型、庄园带动型五种模式,深入分析了不同模式的实践效果、运行机制、实施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矿产资源型地区、农业资源型地区、资源匮乏型地区提出新农...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宏观背景
        1.1.2 中观背景
        1.1.3 微观背景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文章的框架结构
    1.5 本文的创新
2 新农村建设模式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参与式发展理论
    2.3 农村人力资本理论
    2.4 二元理论
    2.5 资源配置机制与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3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 晋中市概况
        3.1.1 地理气候
        3.1.2 历史渊源
        3.1.3 行政区划
        3.1.4 经济发展
    3.2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基础分析
    3.3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3.4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地区差异性重视不够
        3.4.2 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经济持续发展
        3.4.3 政府包办多,农民参与少
4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现有模式实践
    4.1 村企结对帮扶型——义安模式
        4.1.1 村企结对帮扶型模式的实践效果
        4.1.2 村企结对帮扶型模式的运行机制
        4.1.3 村企结对帮扶型模式的实施条件
    4.2 以煤补农、迁村移民型
        4.2.1 以煤补农、迁村移民型模式的实践效果
        4.2.2 以煤补农、迁村移民型模式的运行机制
        4.2.3 以煤补农、迁村移民型模式的实施条件
    4.3 特色产业带动型——郝村
        4.3.1 特色产业带动型模式的实践效果
        4.3.2 特色产业带动型模式的运行机制
        4.3.3 特色产业带动型模式的实施条件
    4.4 能人带动型——井沟模式
        4.4.1 能人带动型模式的实践效果
        4.4.2 能人带动型模式的运行机制
        4.4.3 能人带动型模式的实施条件
    4.5 庄园带动型——左权模式
        4.5.1 庄园带动型模式的实践效果
        4.5.2 庄园带动型模式的运行机制
        4.5.3 庄园带动型模式的实施条件
5 不同新农村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村企结对帮扶型模式存在的问题
        5.1.1 缺乏长效机制
        5.1.2 村企难求双赢
        5.1.3 村企结对项目结构单一
    5.2 以煤补农、迁村移民型模式存在的问题
        5.2.1 补偿额度的确定难
        5.2.2 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5.3 特色产业带动型模式存在的问题
        5.3.1 农民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5.3.2 科技水平较低
        5.3.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5.4 能人带动型模式存在的问题
        5.4.1 能人总量小,工作精力有限
        5.4.2 依赖能人带动,忽视农民参与
    5.5 庄园带动型模式存在的问题
        5.5.1 内部经营不规范,农民权益难保障
        5.5.2 农民素质低下,生产方式落后
6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推广应用及建议
    6.1 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
        6.1.1 矿产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
        6.1.2 农业资源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
        6.1.3 资源匮乏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
    6.2 晋中市新农村建设推进思路
        6.2.1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6.2.2 产业引领、增收先行
        6.2.3 机制创新、企村共赢
        6.2.4 要素配置、提高效率
7 结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
研究生阶段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井沟模式[J]. 禹腊腊,李玉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8)
[2]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地区差异性研究[J]. 禹腊腊,李玉萍,崔富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7)
[3]宁夏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战略选择与路径分析[J]. 王庆锋.  特区经济. 2012(05)
[4]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动力机制研究[J]. 冯德显,梁少民.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6)
[5]参与式发展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 黄磊,胡彬,刘桂发.  大众科技. 2011(11)
[6]把握时代脉搏 永立发展高点——山西省介休市义安村发展纪略[J]. 魏力宝.  村委主任. 2010(16)
[7]企业化管理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J]. 张立辉,张恩和,陈秉谱.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04)
[8]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选择与思考——基于陕西咸阳的实践与探索[J]. 赵强社.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9]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要素配置机制研究[J]. 张日新,王广深,万俊毅.  现代经济探讨. 2009(04)
[10]新农村建设的内生产业提升带动模式——基于四川夹江县10村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调查分析[J]. 杜漪,彭军.  乡镇经济. 2008(05)

博士论文
[1]煤炭开采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王辉.中国矿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临沂市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 冯晓辉.中国海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39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39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