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紫外光谱特性影响评价
发布时间:2022-02-22 12:02
土壤中的水溶性有机物(WSOM)起着连结大气圈和水圈、生物圈和土壤的重要作用,水溶性有机物(WSOM)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可以在水体和土壤中快速迁移,并且能够显著影响土壤和地表水中微量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养分和水分的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过程,其中水溶性有机物在整个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早对水溶性有机物开展研究是源始于水域生态系统,即对溪流、海水及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污染的关注,对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来源、浓度、组成、性质以及降解等方面.主要表现在对降水、森林凋落物、森林土壤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为研究绥化地区五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物特性,以森林,草地,农田,设施地,湿地五种不同土壤类型为对象,分析其中WSOM的含量和紫外光谱,发现利用方式能够显著影响WSOM含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森林>湿地>设施地>草地>农田.其中,森林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97.6mg/kg,农田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27.2mg/kg,草地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45.3mg/kg,湿地土壤...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1.2 应对我国土地资源问题的策略
1.2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1.2.1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和来源
1.2.2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含量
1.2.3 影响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因素
1.3 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3.1 水溶性有机物对水体与环境的影响
1.3.2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养分淋失和环境影响
1.3.3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及环境的影响
1.3.4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1.5 光谱法在水溶性有机物研究中的应用
1.5.1 核磁共振
1.5.2 红外光谱
1.5.3 荧光光谱
1.5.4 紫外光谱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1.2 取样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
2.2.2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2.2.3 紫外光谱扫描
2.3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同种利用方式下不同取样点土壤中WSOM
3.1.1 WSOM含量分异规律
3.1.2 WSOM的紫外光谱参数
3.1.3 WSOM各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3.1.4 WSOM各特征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3.1.5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间的聚类分析
3.2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3.2.1 WSOM的紫外光谱特征
3.2.2 WSOM的紫外光谱参数分析
3.2.3 WSOM各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3.2.4 WSOM各特征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3.2.5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间的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土壤WSOM含量
4.2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的紫外光谱参数
4.3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各参数相关性
4.4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各参数主成分
4.5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聚类分析
4.6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紫外光谱特征
4.7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参数相关性
4.8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参数主成分分析
4.9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间的聚类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39402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1.2 应对我国土地资源问题的策略
1.2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1.2.1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和来源
1.2.2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含量
1.2.3 影响水溶性有机物含量的因素
1.3 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3.1 水溶性有机物对水体与环境的影响
1.3.2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养分淋失和环境影响
1.3.3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及环境的影响
1.3.4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1.5 光谱法在水溶性有机物研究中的应用
1.5.1 核磁共振
1.5.2 红外光谱
1.5.3 荧光光谱
1.5.4 紫外光谱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1.2 取样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
2.2.2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2.2.3 紫外光谱扫描
2.3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同种利用方式下不同取样点土壤中WSOM
3.1.1 WSOM含量分异规律
3.1.2 WSOM的紫外光谱参数
3.1.3 WSOM各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3.1.4 WSOM各特征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3.1.5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间的聚类分析
3.2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3.2.1 WSOM的紫外光谱特征
3.2.2 WSOM的紫外光谱参数分析
3.2.3 WSOM各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3.2.4 WSOM各特征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3.2.5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间的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土壤WSOM含量
4.2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的紫外光谱参数
4.3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各参数相关性
4.4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各参数主成分
4.5 同种利用方式土壤聚类分析
4.6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紫外光谱特征
4.7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参数相关性
4.8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参数主成分分析
4.9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间的聚类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39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3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