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耕地保护的公共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9:00
面对日益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和耕地非农化问题,耕地保护政策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成为极其重要的内容。新一轮规划旨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同时做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我国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在耕地的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健全更完善、操作性更强的政策体系。 湖南省虽然已经构建起耕地保护公共政策体系的初步框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特别重视对耕地的保护,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政策,致力于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湖南省省内宝贵的耕地资源,但是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在耕地的数量平衡、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与监督等方面,其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存在许多值得改进完善之处。 有鉴于此,针对湖南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更为成熟的耕地保护工作政策的有益内容与实践经验,结合湖南省耕地利用与保护具体情况,倡导通过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内容、增强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度、建立耕地保护政策的评估标准、加强对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情况的监察、健全耕地保护的信息反馈机制这五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湖南省的耕地保护工作。着重加强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协调性...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耕地保护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耕地保护研究现状
1.2.2 国内耕地保护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研究的一般理论阐释
2.1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界定
2.1.1 耕地保护的概述
2.1.2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内涵和外延
2.2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2.2.1 资源稀缺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公共选择理论
2.3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功能
2.3.1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制约功能
2.3.2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2.3.3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2.3.4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第3章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1.1 湖南省耕地时空分布特征
3.1.2 湖南省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状况
3.2 湖南省耕地保护的主要公共政策文本体系
3.2.1 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公共政策文本体系
3.2.2 湖南省关于耕地保护的地方性公共政策文本体系
3.3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执行和评估
3.3.1 公共政策目标执行情况
3.3.2 对“三农问题”的有力改进
3.3.3 政府部门自身工作的完善
第4章 湖南省耕地保护的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4.1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存在的不足
4.1.1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内容制定的不完善
4.1.2 公共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4.1.3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不明确
4.1.4 公共政策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4.2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治方面的原因
4.2.2 经济方面的原因
4.2.3 文化方面的原因
4.2.4 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5章 国内外高效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耕地保护的一般经验及其启示
5.1.1 美国的优质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1.2 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公共政策
5.1.3 印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公共政策
5.1.4 巴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公共政策
5.1.5 国外耕地保护政策对湖南省乃至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启示
5.2 国内其他地区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经验及其启示
5.2.1 黑龙江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2 湖北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3 江苏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4 广东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5 国内其他地区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对湖南省耕地保护工作的借鉴
第6章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具体完善措施
6.1 完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制定的内容
6.1.1 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政策
6.1.2 制定清晰的耕地产权保护政策
6.1.3 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6.2 增强耕地保护公共政策执行力度
6.2.1 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依法执行
6.2.2 完善政府耕地保护的公共责任机制
6.3 建立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
6.3.1 建立耕地保护政策评估的技术性标准
6.3.2 建立耕地保护政策评估的社会政治性标准
6.4 建立耕地保护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6.4.1 建立耕地违法预防长效发生机制
6.4.2 完善耕地占用全程监管制度
6.4.3 加大耕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6.5 健全耕地保护的信息反馈机制
6.5.1 提高耕地保护信息反馈的有效性
6.5.2 拓宽农民信息反馈的有效渠道
6.5.3 完善耕地保护信息反馈的回应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粮食生产绩效分析[J]. 吕晓,黄贤金,陈志刚,唐健,赵雲泰. 资源科学. 2010(12)
[2]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研究综述[J]. 张宇,刘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3]从粮价波动谈中国的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J]. 蒋婧,关欣,盛利,欧阳娟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4]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 郑纪芳,史建民. 生产力研究. 2009(05)
[5]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 郭芙梅,黎德川,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
[6]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兼论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J]. 杨一帆. 财经科学. 2008(04)
[7]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团队理论的分析框架[J]. 姬东风,秦明周.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6)
[8]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J]. 朱莉芬,黄季焜. 经济研究. 2007(02)
[9]耕地保护中的市场机制[J]. 吴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17)
[10]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J]. 杜晓艳,陈龙乾,尚爱国. 农机化研究. 2006(09)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政府耕地保护政策研究[D]. 吴晶晶.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90173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耕地保护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耕地保护研究现状
1.2.2 国内耕地保护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研究的一般理论阐释
2.1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界定
2.1.1 耕地保护的概述
2.1.2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内涵和外延
2.2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2.2.1 资源稀缺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公共选择理论
2.3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功能
2.3.1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制约功能
2.3.2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2.3.3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2.3.4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第3章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1.1 湖南省耕地时空分布特征
3.1.2 湖南省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状况
3.2 湖南省耕地保护的主要公共政策文本体系
3.2.1 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公共政策文本体系
3.2.2 湖南省关于耕地保护的地方性公共政策文本体系
3.3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执行和评估
3.3.1 公共政策目标执行情况
3.3.2 对“三农问题”的有力改进
3.3.3 政府部门自身工作的完善
第4章 湖南省耕地保护的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4.1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存在的不足
4.1.1 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内容制定的不完善
4.1.2 公共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4.1.3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不明确
4.1.4 公共政策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4.2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治方面的原因
4.2.2 经济方面的原因
4.2.3 文化方面的原因
4.2.4 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5章 国内外高效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耕地保护的一般经验及其启示
5.1.1 美国的优质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1.2 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公共政策
5.1.3 印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公共政策
5.1.4 巴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公共政策
5.1.5 国外耕地保护政策对湖南省乃至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启示
5.2 国内其他地区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经验及其启示
5.2.1 黑龙江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2 湖北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3 江苏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4 广东省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
5.2.5 国内其他地区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对湖南省耕地保护工作的借鉴
第6章 湖南省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具体完善措施
6.1 完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制定的内容
6.1.1 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政策
6.1.2 制定清晰的耕地产权保护政策
6.1.3 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6.2 增强耕地保护公共政策执行力度
6.2.1 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依法执行
6.2.2 完善政府耕地保护的公共责任机制
6.3 建立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
6.3.1 建立耕地保护政策评估的技术性标准
6.3.2 建立耕地保护政策评估的社会政治性标准
6.4 建立耕地保护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6.4.1 建立耕地违法预防长效发生机制
6.4.2 完善耕地占用全程监管制度
6.4.3 加大耕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6.5 健全耕地保护的信息反馈机制
6.5.1 提高耕地保护信息反馈的有效性
6.5.2 拓宽农民信息反馈的有效渠道
6.5.3 完善耕地保护信息反馈的回应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粮食生产绩效分析[J]. 吕晓,黄贤金,陈志刚,唐健,赵雲泰. 资源科学. 2010(12)
[2]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研究综述[J]. 张宇,刘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3]从粮价波动谈中国的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J]. 蒋婧,关欣,盛利,欧阳娟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4]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 郑纪芳,史建民. 生产力研究. 2009(05)
[5]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 郭芙梅,黎德川,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
[6]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兼论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J]. 杨一帆. 财经科学. 2008(04)
[7]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团队理论的分析框架[J]. 姬东风,秦明周.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6)
[8]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J]. 朱莉芬,黄季焜. 经济研究. 2007(02)
[9]耕地保护中的市场机制[J]. 吴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17)
[10]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J]. 杜晓艳,陈龙乾,尚爱国. 农机化研究. 2006(09)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政府耕地保护政策研究[D]. 吴晶晶.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90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9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