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宁夏引黄灌区盐碱荒地水肥盐与植物根系调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7 12:22
  针对宁夏中、重度盐碱地蒸降比大、地下水位浅、盐分运移以“上行”占优势、养分含量低等问题,采用覆盖措施、隔离措施,以及海藻肥与“上膜下秸”综合措施对中、重度盐碱地水肥盐进行调控,并从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角度分析,探讨不同技术特点与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在中度盐碱地上,稻草覆盖下土壤含水量最高,然而过多的土壤水分会进一步加剧其低温效应,使紫穗槐移栽早期生长遭受低温、盐渍双重胁迫。在两年试验中,薄膜覆盖降盐效果最佳。薄膜、沙子覆盖下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先下降后增加。薄膜覆盖在整体剖面改善土壤团聚体(MWD)效果较好。综合改良效果指数CII值排名表明薄膜改良技术最佳。(2)有机碳、土温促进紫穗槐使用粗放型策略(根重密度,根长密度),而电导率则抑制使用;当速效养分随着土层下降时,紫穗槐更多使用密集型策略(比根长、比根面积),而土壤水分增加也有促进效果。薄膜覆盖下紫穗槐细根在不同土层能更好使用两种适应性策略。(3)在重度盐碱地填埋秸秆、沙子、薄膜措施,薄膜隔离措施的蓄水保墒效果最好。不同隔离措施在0~20 cm表土层的SOC先降低后增加,其中,薄膜隔离增加较多;而在20~40 cm土层,...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资助说明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盐碱土概要
        1.2.1 盐碱土的定义与分类
        1.2.2 盐碱土成因及危害
        1.2.3 国内外盐碱土资源分布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盐碱土改良研究进展
        1.3.2 植物生态策略研究进展
    1.4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背景概况
        2.1.2 试验地点简介
        2.1.3 试验期间气象要素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3.1 不同覆盖措施对中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2.3.2 不同隔离措施对重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2.3.3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2.3.4 不同措施下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研究
    2.4 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土壤物理性质
        2.5.2 土壤化学性质
        2.5.3 植物生长指标
        2.5.4 数据分析
3 不同覆盖措施对中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3.1 试验设计
    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盐的影响
        3.3.2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3.3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3.3.4 基于隶属函数的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
        3.3.5 不同覆盖措施下紫穗槐生长状态
        3.3.6 不同覆盖下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隔离措施对重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4.1 试验设计
    4.2 测定项目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隔离措施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4.3.2 不同隔离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3.3 不同隔离措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4.3.4 基于隶属函数的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
        4.3.5 不同隔离措施下紫穗槐生长状态
        4.3.6 不同隔离措施下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5.1 试验设计
    5.2 测定项目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5.3.2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3.3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5.3.4 基于隶属函数的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
        5.3.5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条件下紫穗槐生长状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进展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生水灌溉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胡廷飞,王辉,谭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2]不同盐渍化程度下滨海盐渍土有机碳矿化规律[J]. 郝存抗,周蕊蕊,鹿鸣,王会,胡国庆.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1)
[3]植物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研究进展[J]. 靳莎,闫淑君,黄柳菁,陈莹,马雯雯,王云霄,王喆.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5)
[4]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J]. 倪强,马彦军,杨万鹏,杨永义.  草业科学. 2019(07)
[5]滨海重度盐碱地微咸水滴灌水盐调控及月季根系生长响应研究[J]. 李晓彬,康跃虎.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1)
[6]中国微咸水利用的地区和作物适应性研究进展[J]. 马中昇,谭军利,魏童.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3)
[7]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J]. 孙磊,李斌奇,刘萍,次仁央培.  高原农业. 2018(06)
[8]山西柳林灌区引黄水的泥沙特性分析[J]. 王婧,韩启彪,那巍.  灌溉排水学报. 2018(S2)
[9]温带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的响应[J]. 郄亚栋,蒋腊梅,吕光辉,杨晓东,王恒方,滕德雄.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10]地膜覆盖对北方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刘秀,司鹏飞,张哲,陈保青,董雯怡,严昌荣,刘恩科.  生态学报. 2018(21)

博士论文
[1]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幼苗资源权衡策略研究[D]. 张中瑞.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上膜下秸”调控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移过程与机理[D]. 赵永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滨海盐碱地改良及造林技术研究[D]. 殷小琳.北京林业大学 2012
[4]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D]. 李秀芬.北京林业大学 2012
[5]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D]. 赵名彦.北京林业大学 2011
[6]银川平原盐碱荒地改良模式研究[D]. 孙兆军.北京林业大学 2011
[7]河北滨海盐碱地和北京土石山区基盘法造林技术研究[D]. 李国华.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灌溉水量对盐碱地有机碳及水盐运移影响研究[D]. 胡琴.山东农业大学 2019
[2]客土基盘造林法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的影响[D]. 葛根巴图.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宁夏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技术模式研究[D]. 刘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土壤盐碱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的治理效果及配套技术研究[D]. 张凌云.山东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19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19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7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