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1 22:39
盐碱地种稻是盐碱地改良的一种方式。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的土壤特殊性严重制约水稻栽种的发展,导致盐碱地水稻产量较低。根系是重要的吸收器官,植物通过根系获取养分和水分进而为其生长提供能源。水稻根系形态指标能够反映水稻根系的生长情况,而水稻根系伤流情况可以反映根系活力大小,因而通过盐碱地水稻根系伤流率的研究,可以明确盐碱地水稻各个生育期水稻根系活力状况,为从提高根系活力角度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依据。传统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但长期化学肥料的投入使稻田周围环境严重超负荷。因此在盐碱地试图开展有机栽培,期望能通过有机栽培水稻来改良利用盐碱地。本研究分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进行。田间试验于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进行,吉林省大安市(N45°35′58″-45°36′28″, E123°50′27″-123°51′31″)。大田试验采用传统栽培与有机栽培两种栽培模式。采用东稻2号、东稻4号及长白9号为供试水稻品种,主要研究两种栽培方式下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指标之间及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之间的差异;水稻苗期盐碱胁迫试验采用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HCO3和Na2...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根系的分布
二、 根系的形态
三、 根系分布及形态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
第一节 大田试验区概况
第二节 试验设计
一、 盐碱胁迫试验设计
二、 大田试验设计
第三节 材料方法
一、 测定指标
二、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地上鲜重(干重)的影响
三、 盐碱胁迫对根冠比的影响
四、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含水量的影响
第二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根系鲜重(干重)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根系含水量的影响
第三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总根长和根数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根系直径的影响
三、 盐碱胁迫对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的影响
第四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地上部分 K~~+、NA~+含量及 NA~+/K~+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 Na~+含量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 K~+含量的影响
三、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 Na~+/K~+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碱地传统栽培方式和有机栽培方式水稻品种间生长发育的差异
第一节 两种栽培方式水稻品种间株高的差异
一、 有机栽培水稻品种间株高的差异
二、 传统栽培水稻品种间株高的差异
第二节 两种栽培方式水稻品种间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差异
一、 水稻品种间地上干重的差异
二、 水稻品种间地下干重的差异
第三节 两种栽培方式对同一水稻品种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
一、 对同一水稻品种株高的影响
二、 对同一水稻品种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三、 对同一水稻品种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碱地不同水稻品种根系伤流速度比较
第一节 盐碱地水稻伤流液收集、测定方法
一、 伤流液收集方法
二、 伤流液测定方法
第二节 盐碱地水稻伤流速度日变化
一、 伤流速度日变化测定方法
二、 伤流速度日变化结果
第三节 盐碱地水稻品种间齐穗期及齐穗三周后伤流速度变化
一、 品种间齐穗期伤流速度变化
二、 齐穗三周后品种间伤流速度变化
第四节 盐碱地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伤流速度与茎数的关系
一、 齐穗期伤流速度与茎数关系
二、 齐穗三周后伤流速度与茎数关系
第五节 盐碱地水稻品种间伤流液中 K~+、NA~+含量及 PH
一、 齐随期伤流液中 K~+、Na~+含量及 pH
二、 齐穗三周后伤流液中 K~+、Na~+含量及 pH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碱地不同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一节 盐碱地水稻根系获取方法
第二节 盐碱地 0-5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三节 盐碱地 5-10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四节 盐碱地 10-15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五节 盐碱地 15-20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盐碱地传统栽培方式与有机栽培方式下水稻品种间产量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差异
第一节 盐碱地传统栽培方式下水稻品种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
第二节 盐碱地有机栽培方式下水稻品种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
第三节 盐碱地同一水稻品种在两种栽培方式下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一、 盐碱地根系研究前景
二、 盐碱地水稻根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根系活力测定方法及超级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研究[J]. 郭士伟,夏士健,朱虹霞,张云华,施卫明. 土壤. 2012(02)
[2]有机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J]. 侯立刚,马巍,孙洪娇,付胜,李楠,赵国臣. 吉林农业科学. 2012(01)
[3]红麻杂交种的根系生长对盐胁迫的抗性优势表现[J]. 张加强,潘凤英,窦俊焕,陈鹏,周琼,周瑞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4]盐胁迫对二色补血草根系活力的影响[J]. 林莺,范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7)
[5]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J].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1)
[6]NaCl和NaHCO3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的影响[J]. 刘静,王庆祥. 杂粮作物. 2010(01)
[7]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 刘学,欧阳由男,王会民,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中国稻米. 2009(04)
[8]滴灌条件下不同盐水平对棉花根系分布的影响[J]. 龚江,鲍建喜,吕宁,侯振安. 棉花学报. 2009(02)
[9]水稻根系分布形态研究法现状及展望[J]. 吴朝晖,周建群,青先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08(05)
[10]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影响[J]. 任思荣,朱建国,李辉信,谢祖彬,曾青,王小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722909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根系的分布
二、 根系的形态
三、 根系分布及形态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
第一节 大田试验区概况
第二节 试验设计
一、 盐碱胁迫试验设计
二、 大田试验设计
第三节 材料方法
一、 测定指标
二、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地上鲜重(干重)的影响
三、 盐碱胁迫对根冠比的影响
四、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含水量的影响
第二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根系鲜重(干重)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根系含水量的影响
第三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总根长和根数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根系直径的影响
三、 盐碱胁迫对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的影响
第四节 盐碱胁迫对水稻地上部分 K~~+、NA~+含量及 NA~+/K~+的影响
一、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 Na~+含量的影响
二、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 K~+含量的影响
三、 盐碱胁迫对地上部分 Na~+/K~+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碱地传统栽培方式和有机栽培方式水稻品种间生长发育的差异
第一节 两种栽培方式水稻品种间株高的差异
一、 有机栽培水稻品种间株高的差异
二、 传统栽培水稻品种间株高的差异
第二节 两种栽培方式水稻品种间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差异
一、 水稻品种间地上干重的差异
二、 水稻品种间地下干重的差异
第三节 两种栽培方式对同一水稻品种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
一、 对同一水稻品种株高的影响
二、 对同一水稻品种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三、 对同一水稻品种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碱地不同水稻品种根系伤流速度比较
第一节 盐碱地水稻伤流液收集、测定方法
一、 伤流液收集方法
二、 伤流液测定方法
第二节 盐碱地水稻伤流速度日变化
一、 伤流速度日变化测定方法
二、 伤流速度日变化结果
第三节 盐碱地水稻品种间齐穗期及齐穗三周后伤流速度变化
一、 品种间齐穗期伤流速度变化
二、 齐穗三周后品种间伤流速度变化
第四节 盐碱地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伤流速度与茎数的关系
一、 齐穗期伤流速度与茎数关系
二、 齐穗三周后伤流速度与茎数关系
第五节 盐碱地水稻品种间伤流液中 K~+、NA~+含量及 PH
一、 齐随期伤流液中 K~+、Na~+含量及 pH
二、 齐穗三周后伤流液中 K~+、Na~+含量及 pH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碱地不同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一节 盐碱地水稻根系获取方法
第二节 盐碱地 0-5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三节 盐碱地 5-10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四节 盐碱地 10-15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第五节 盐碱地 15-20 厘米土层水稻品种间根系形态变化
一、 水稻品种间株下根系形态变化
二、 水稻品种株间根系形态变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盐碱地传统栽培方式与有机栽培方式下水稻品种间产量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差异
第一节 盐碱地传统栽培方式下水稻品种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
第二节 盐碱地有机栽培方式下水稻品种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
第三节 盐碱地同一水稻品种在两种栽培方式下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一、 盐碱地根系研究前景
二、 盐碱地水稻根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根系活力测定方法及超级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研究[J]. 郭士伟,夏士健,朱虹霞,张云华,施卫明. 土壤. 2012(02)
[2]有机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J]. 侯立刚,马巍,孙洪娇,付胜,李楠,赵国臣. 吉林农业科学. 2012(01)
[3]红麻杂交种的根系生长对盐胁迫的抗性优势表现[J]. 张加强,潘凤英,窦俊焕,陈鹏,周琼,周瑞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4]盐胁迫对二色补血草根系活力的影响[J]. 林莺,范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7)
[5]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J].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1)
[6]NaCl和NaHCO3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的影响[J]. 刘静,王庆祥. 杂粮作物. 2010(01)
[7]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 刘学,欧阳由男,王会民,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中国稻米. 2009(04)
[8]滴灌条件下不同盐水平对棉花根系分布的影响[J]. 龚江,鲍建喜,吕宁,侯振安. 棉花学报. 2009(02)
[9]水稻根系分布形态研究法现状及展望[J]. 吴朝晖,周建群,青先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08(05)
[10]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影响[J]. 任思荣,朱建国,李辉信,谢祖彬,曾青,王小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72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2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