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土壤容重作用及其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12-24 10:44
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以及不合理的耕作、灌溉措施,导致我国耕地土壤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作物出苗、发育和产量。土壤容重是土壤主要结构特性之一,与土壤孔隙度、土壤通透性以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密切相关,对作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耕地土壤容重对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土壤容重的调控途径等3个方面分析阐述了人工调控改良耕地质量的可行性,最后对改良土壤容重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耕地土壤容重调控途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耕地土壤容重对作物的作用机理
2 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
3 土壤容重的调控途径
3.1 养分调控
3.2 水分调控
3.3 耕作方式调控
3.4 种植方式调控
3.5 土壤改良剂调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水剂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应用效果[J]. 马晓凡,邵蕾,孔凡克,王丽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4)
[2]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棕壤土持水能力的影响[J]. 张玉凤,李彦,高新昊,张英鹏,孙明,罗加法. 山东农业科学. 2017(10)
[3]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 张亚如,崔洁亚,侯凯旋,张晓军,王铭伦,王月福. 华北农学报. 2017(06)
[4]土壤紧实度对花生荚果生长发育的影响[J]. 崔洁亚,侯凯旋,崔晓明,张晓军,邹晓霞,王铭伦,王月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04)
[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J]. 白伟,安景文,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6]保水剂施用量对杨树苗土壤物理性状与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王琰,井大炜,付修勇,刘富刚,段晓尘,刘芬,郭艳玲,昝林生,张红,贾海慧.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3)
[7]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设施土壤呼吸的影响[J]. 王春新,于鹏,张玉玲,范庆锋,虞娜,邹洪涛,张玉龙. 土壤通报. 2017(01)
[8]2种保水剂对旱作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比较[J]. 侯贤清,李荣,何文寿,马琨,代晓华,赵基伟. 核农学报. 2015(12)
[9]灌溉方法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番茄生长状况的影响[J]. 张西超,邹洪涛,张玉龙,范庆锋,张玉玲,虞娜.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10]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J].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博士论文
[1]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生长影响及高产农田土壤物理特征研究[D]. 郑存德.沈阳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耕层深度及土壤容重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曹立为.东北农业大学 2015
[2]不同水肥处理对夏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刘振香.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有机、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特性研究[D]. 汪润池.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2605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耕地土壤容重对作物的作用机理
2 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
3 土壤容重的调控途径
3.1 养分调控
3.2 水分调控
3.3 耕作方式调控
3.4 种植方式调控
3.5 土壤改良剂调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水剂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应用效果[J]. 马晓凡,邵蕾,孔凡克,王丽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4)
[2]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棕壤土持水能力的影响[J]. 张玉凤,李彦,高新昊,张英鹏,孙明,罗加法. 山东农业科学. 2017(10)
[3]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 张亚如,崔洁亚,侯凯旋,张晓军,王铭伦,王月福. 华北农学报. 2017(06)
[4]土壤紧实度对花生荚果生长发育的影响[J]. 崔洁亚,侯凯旋,崔晓明,张晓军,邹晓霞,王铭伦,王月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04)
[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J]. 白伟,安景文,张立祯,逄焕成,孙占祥,牛世伟,蔡倩.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6]保水剂施用量对杨树苗土壤物理性状与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王琰,井大炜,付修勇,刘富刚,段晓尘,刘芬,郭艳玲,昝林生,张红,贾海慧.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3)
[7]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设施土壤呼吸的影响[J]. 王春新,于鹏,张玉玲,范庆锋,虞娜,邹洪涛,张玉龙. 土壤通报. 2017(01)
[8]2种保水剂对旱作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比较[J]. 侯贤清,李荣,何文寿,马琨,代晓华,赵基伟. 核农学报. 2015(12)
[9]灌溉方法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番茄生长状况的影响[J]. 张西超,邹洪涛,张玉龙,范庆锋,张玉玲,虞娜.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10]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J].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博士论文
[1]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生长影响及高产农田土壤物理特征研究[D]. 郑存德.沈阳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耕层深度及土壤容重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曹立为.东北农业大学 2015
[2]不同水肥处理对夏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刘振香.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有机、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特性研究[D]. 汪润池.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26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2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