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对黑土区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5 09:33
农作物稳产高产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结构与肥力状况,合理的土壤耕作模式,能够避免出现单一耕作而产生的弊病,土壤容重等指标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是作为衡量土壤紧实程度的指标。通过本试验能够证明采用深松技术对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深松技术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结合与轮换土壤深松、翻耕等技术,可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同时,也能保持土壤肥力质量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容重(0~40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深度及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土壤供水能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邹文秀,陆欣春,韩晓增,王凤仙. 土壤与作物. 2016(03)
[2]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J]. 范继征,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张玉,钟昌松,程伟东,刘永红. 玉米科学. 2016(01)
[3]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J]. 周静,史向远,李永平,张晓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1)
[4]旱作土壤耕层及其肥力培育途径[J]. 韩晓增,邹文秀,陆欣春,段景海. 土壤与作物. 2015(04)
[5]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灌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卫晓轶,魏锋,洪德峰,马俊峰,马毅,张学舜.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8)
[6]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宫亮,孙文涛,包红静,王聪翔,孙占祥. 玉米科学. 2011(03)
[7]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孙利军,张仁陟,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6)
[8]不同黑土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 王风,韩晓增,李海波,苗淑杰. 水土保持学报. 2006(06)
[9]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机理研究[J]. 赵兰坡,王鸿斌,刘会青,王艳玲,刘淑霞,王宇. 土壤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耕层调控和有机物料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麦田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D]. 王小洁.河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2636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容重(0~40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深度及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土壤供水能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邹文秀,陆欣春,韩晓增,王凤仙. 土壤与作物. 2016(03)
[2]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J]. 范继征,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张玉,钟昌松,程伟东,刘永红. 玉米科学. 2016(01)
[3]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J]. 周静,史向远,李永平,张晓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1)
[4]旱作土壤耕层及其肥力培育途径[J]. 韩晓增,邹文秀,陆欣春,段景海. 土壤与作物. 2015(04)
[5]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灌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卫晓轶,魏锋,洪德峰,马俊峰,马毅,张学舜.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8)
[6]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宫亮,孙文涛,包红静,王聪翔,孙占祥. 玉米科学. 2011(03)
[7]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孙利军,张仁陟,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6)
[8]不同黑土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 王风,韩晓增,李海波,苗淑杰. 水土保持学报. 2006(06)
[9]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机理研究[J]. 赵兰坡,王鸿斌,刘会青,王艳玲,刘淑霞,王宇. 土壤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耕层调控和有机物料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麦田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D]. 王小洁.河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26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2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