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脂肪酸(PLFA)鉴定系统的功能拓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3 10:33
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是活体生物细胞膜磷脂的重要成分,由于不同类群微生物能通过相应生化途径形成特定的PLFA,使部分PLFA总是出现在同一类群的微生物中。因此PLFA具有较高的结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异性,可作为区分活体微生物群落生物标记的基础,也成为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本文以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作为切入点,以Sherlock MIS系统的功能拓展和谱图数据分析为主线,探讨了PLFA的提取方法、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模型,比较了土壤和凋落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间的作用关系,得到以下结果: (1)建立并优化了超声提取土壤中PLFA的方法,与传统振荡提取法对比,发现利用超声提取可大幅提高PLFA方法的提取效率,解决了大批量样品分析PLFA的前处理问题。 (2)选取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提取剂量作为PLFA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PLFA的提取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PLFA的提取工艺。 (3)采用四川茂县森林土壤和凋落物为研究对象,以PLFA作为特定微生物指示剂进行微生物群落的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检测土壤和凋落...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磷脂脂肪酸简介
1.2 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的原理
1.3 PLFA生物标记法的优点
1.4 常用从土壤中提取和检测PLFA分子的方法
1.4.1 常用提取PLFA方法
1.4.2 常用的PLFA检测手段
1.4.3 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5 PLFA分子生物标记的主要应用领域
1.5.1 土壤及凋落物领域的相关应用
1.5.2 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相关应用
1.5.3 食品工程领域的相关应用
1.5.4 水污染检测及处理领域的相关应用
1.5.5 其它领域的相关应用
1.6 以PLFA分子标记的局限性
1.6.1 标记变动易导致群落估算偏差
1.6.2 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繁重
1.6.3 对原位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特定菌种指征有时不够明确
1.6.4 相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待探讨
1.7 选题能够解决的具体科研问题及意义
1.8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主要研究内容
1.8.2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PLFA提取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2.2.2 不同土壤量中PLFA含量的分析
2.2.3 不同提取剂量对土壤中PLFA含量分析
2.2.4 超声与振荡两小时提取土壤中PLFA含量分析比较
2.2.5 温度对PLFA提取效率的影响
2.2.6 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2.3 验证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壤及凋落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不同量的凋落物中PLFA含量分析
3.2.2 凋落物及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3.2.3 超声温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2.4 超声时间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2.5 主成分分析检测超声提取对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LFA鉴定系统及数据处理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内标进样量对数据结果的影响
4.2.2 不同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4.2.3 指示不同微生物类别的PLFA数据分析结果
4.2.4 PLFA数据处理软件编写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PLFA指纹图谱方法[J]. 刘琨毅,卢中明,郑佳,赵金松,黄钧,周荣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05)
[2]PLFA法和DGGE法分析堆肥细菌群落变化[J]. 喻曼,肖华,张棋,曲云欢,许育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6)
[3]磷脂脂肪酸法分析鹤山针叶林和荷木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J]. 田倩,夏汉平,周丽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1(02)
[4]新鲜和冻干样品对河滨缓冲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影响[J]. 刘艳青,尧水红,王庆海,李辉信. 土壤. 2010(04)
[5]生物菌肥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李金岚,王红芬,洪坚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2)
[6]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J]. 张秋芳,刘波,林营志,史怀,杨述省,周先冶. 生态学报. 2009(08)
[7]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程序PLFAEco[J]. 林营志,刘波,张秋芳,傅秀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4)
[8]零价铁对铬污染底泥的修复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王新新,张颖,李慧,王元芬,徐慧,姜世英.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2)
[9]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verse Land Use Systems: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Biolog,DGGE,and PLFA Analyses[J]. XUE Dong1,2,YAO Huai-Ying1,2,GE De-Yong1 and HUANG Chang-Yong1 1Key Laboratory of Polluted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and Ecological Health,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uajiachi Campus,Hangzhou 310029(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Pedosphere. 2008(05)
[10]当归化学成分的HPLC-MS/MS分析[J]. 杨帆,肖远胜,章飞芳,薛兴亚,徐青,梁鑫淼. 药学学报. 2006(11)
博士论文
[1]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D]. 吴愉萍.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27303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磷脂脂肪酸简介
1.2 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的原理
1.3 PLFA生物标记法的优点
1.4 常用从土壤中提取和检测PLFA分子的方法
1.4.1 常用提取PLFA方法
1.4.2 常用的PLFA检测手段
1.4.3 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5 PLFA分子生物标记的主要应用领域
1.5.1 土壤及凋落物领域的相关应用
1.5.2 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相关应用
1.5.3 食品工程领域的相关应用
1.5.4 水污染检测及处理领域的相关应用
1.5.5 其它领域的相关应用
1.6 以PLFA分子标记的局限性
1.6.1 标记变动易导致群落估算偏差
1.6.2 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繁重
1.6.3 对原位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特定菌种指征有时不够明确
1.6.4 相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待探讨
1.7 选题能够解决的具体科研问题及意义
1.8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主要研究内容
1.8.2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PLFA提取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2.2.2 不同土壤量中PLFA含量的分析
2.2.3 不同提取剂量对土壤中PLFA含量分析
2.2.4 超声与振荡两小时提取土壤中PLFA含量分析比较
2.2.5 温度对PLFA提取效率的影响
2.2.6 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2.3 验证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壤及凋落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不同量的凋落物中PLFA含量分析
3.2.2 凋落物及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3.2.3 超声温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2.4 超声时间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2.5 主成分分析检测超声提取对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LFA鉴定系统及数据处理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内标进样量对数据结果的影响
4.2.2 不同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4.2.3 指示不同微生物类别的PLFA数据分析结果
4.2.4 PLFA数据处理软件编写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PLFA指纹图谱方法[J]. 刘琨毅,卢中明,郑佳,赵金松,黄钧,周荣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05)
[2]PLFA法和DGGE法分析堆肥细菌群落变化[J]. 喻曼,肖华,张棋,曲云欢,许育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6)
[3]磷脂脂肪酸法分析鹤山针叶林和荷木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J]. 田倩,夏汉平,周丽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1(02)
[4]新鲜和冻干样品对河滨缓冲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影响[J]. 刘艳青,尧水红,王庆海,李辉信. 土壤. 2010(04)
[5]生物菌肥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李金岚,王红芬,洪坚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0(02)
[6]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J]. 张秋芳,刘波,林营志,史怀,杨述省,周先冶. 生态学报. 2009(08)
[7]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程序PLFAEco[J]. 林营志,刘波,张秋芳,傅秀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4)
[8]零价铁对铬污染底泥的修复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王新新,张颖,李慧,王元芬,徐慧,姜世英.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2)
[9]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verse Land Use Systems: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Biolog,DGGE,and PLFA Analyses[J]. XUE Dong1,2,YAO Huai-Ying1,2,GE De-Yong1 and HUANG Chang-Yong1 1Key Laboratory of Polluted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and Ecological Health,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uajiachi Campus,Hangzhou 310029(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Pedosphere. 2008(05)
[10]当归化学成分的HPLC-MS/MS分析[J]. 杨帆,肖远胜,章飞芳,薛兴亚,徐青,梁鑫淼. 药学学报. 2006(11)
博士论文
[1]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D]. 吴愉萍.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27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2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