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烟粉虱MED与AsiaⅡ1隐种耐温性差异中的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23-01-15 18:37
烟粉虱MED隐种入侵我国后迅速扩散至全国各个省市,且逐渐取代MEAM1隐种和本地近缘种占据优势地位,而本地种Asia Ⅱ 1隐种仅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局部地区。MED隐种能成功入侵不同区域并迅速定殖危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对不同温度条件具有快速的适应能力,表观遗传修饰是其快速应对逆境温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以表观遗传因子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为切入点,围绕烟粉虱“响应温度胁迫的染色质重塑调控机制”这一科学问题,首先克隆本地种Asia Ⅱ 1隐种与入侵种MED隐种染色质重塑因子ISWI和SWI/SNF家族的核心亚基iswi、brm1及brm2基因的序列全长;然后比较短时温度胁迫下两个隐种这3个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进一步通过RNAi检测敲低靶基因后其耐热性与耐寒性表型的变化,以明确这3个基因在两个隐种耐温性差异中的功能;最后利用温度偏好测试仪检测干扰iswi基因后两个隐种的温度偏好行为是否发生变化,进而揭示两个隐种对温度的行为反应是否与iswi基因相关。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克隆获得烟粉虱Asia Ⅱ 1与MED隐种染色质重塑因子iswi、brm1与br...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表观遗传学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1.1 表观遗传学简介
1.1.2 表观遗传学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2 染色质重塑概述
1.2.1 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分类
1.2.2 染色质重塑因子的作用机制
1.2.3 染色质重塑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3 烟粉虱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3.1 烟粉虱概述
1.3.2 烟粉虱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cDNA的合成
2.2.3 MED和 Asia Ⅱ1 隐种染色质重塑因子中间片段的获得
2.2.4 PCR产物的纯化与测序
2.2.5 MED和 Asia Ⅱ1 隐种染色质重塑因子序列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MED和 Asia Ⅱ1 隐种iswi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
2.3.2 MED和 Asia Ⅱ1 隐种isw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2.3.3 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1 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
2.3.4 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2 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
2.3.5 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1与brm2 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在不同温度胁迫下表达谱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温度胁迫处理
3.2.2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温度胁迫下MED和 Asia Ⅱ1 隐种iswi基因表达分析
3.3.2 温度胁迫下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1 基因表达分析
3.3.3 温度胁迫下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2 基因表达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烟粉虱温度耐受性中的功能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昆虫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dsRNA的合成
4.2.2 dsRNA的饲喂
4.2.3 检测RNAi后基因的表达水平
4.2.4 表型观察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饲喂dsRNA后基因的表达水平
4.3.2 干扰iswi基因后MED和 Asia Ⅱ1 隐种温度耐受性分析
4.3.3 干扰brm1 基因后MED和 Asia Ⅱ1 隐种温度耐受性分析
4.3.4 干扰brm2 基因后MED和 Asia Ⅱ1 隐种温度耐受性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Iswi基因在烟粉虱温度偏好行为中的作用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昆虫
5.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dsRNA的合成
5.2.2 dsRNA的饲喂
5.2.3 温度偏好试验
5.3 结果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6.1.2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在不同温度胁迫下表达谱分析
6.1.3 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烟粉虱温度耐受性中的功能分析
6.1.4 Iswi基因在烟粉虱温度偏好行为中的作用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关拟南芥高温记忆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 蔬菜. 2019(03)
[2]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褚栋,张友军. 植物保护. 2018(05)
[3]小虫子,大学问——烟粉虱隐存种复合群的系统分类[J]. 刘树生. 科学观察. 2016(06)
[4]非生物胁迫下植物表观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J]. 王淑妍,郭九峰,刘晓婷,苑号坤,李亚娇,那日.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3)
[5]表观遗传之染色质重塑[J]. 丁健,王飞,金景姬,蔡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5(11)
[6]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特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卫静,王晓伟,刘树生. 昆虫学报. 2015(04)
[7]烟粉虱的分类地位及在中国的分布[J]. 刘银泉,刘树生.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8]水稻OsDDM1a和OsDDM1b基因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性分析[J]. 高振蕊,张海文,黄荣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3)
[9]Invasive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biotype B:Progress report of 973 Program on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China[J]. WAN FangHao1,ZHANG GuiFen1,LIU ShuSheng2,LUO Chen3,CHU Dong4,ZHANG YouJun4,ZANG LianSheng2,JIU Min2,Lü ZhiChuang1,CUI XuHong1,ZHANG LiPing4,ZHANG Fan3,ZHANG QingWen5,LIU WanXue1,LIANG Pei5,LEI ZhongRen1 & ZHANG YongJun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n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Beijing 100094,China;2 Institute of Applied Entomolog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9,China;3 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 100089,China;4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Chinese Acadeny of Agricullare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5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9(01)
[10]云南Q型烟粉虱种群的鉴定[J]. 褚栋,张友军,丛斌,徐宝云,吴青君. 昆虫知识. 2005(01)
博士论文
[1]基于DNA甲基转移酶和miRNA的烟粉虱温度耐受性表观遗传机理研究[D]. 戴恬美.南京农业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中国烟粉虱地理分布、种群遗传结构及其次生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D]. 薛延韬.西南大学 2018
[2]沙葱萤叶甲耐寒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李浩.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3]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及其机理研究[D]. 张拥军.华中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31365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表观遗传学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1.1 表观遗传学简介
1.1.2 表观遗传学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2 染色质重塑概述
1.2.1 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分类
1.2.2 染色质重塑因子的作用机制
1.2.3 染色质重塑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3 烟粉虱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3.1 烟粉虱概述
1.3.2 烟粉虱与温度适应性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cDNA的合成
2.2.3 MED和 Asia Ⅱ1 隐种染色质重塑因子中间片段的获得
2.2.4 PCR产物的纯化与测序
2.2.5 MED和 Asia Ⅱ1 隐种染色质重塑因子序列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MED和 Asia Ⅱ1 隐种iswi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
2.3.2 MED和 Asia Ⅱ1 隐种isw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2.3.3 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1 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
2.3.4 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2 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
2.3.5 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1与brm2 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在不同温度胁迫下表达谱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温度胁迫处理
3.2.2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温度胁迫下MED和 Asia Ⅱ1 隐种iswi基因表达分析
3.3.2 温度胁迫下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1 基因表达分析
3.3.3 温度胁迫下MED和 Asia Ⅱ1 隐种brm2 基因表达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烟粉虱温度耐受性中的功能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昆虫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dsRNA的合成
4.2.2 dsRNA的饲喂
4.2.3 检测RNAi后基因的表达水平
4.2.4 表型观察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饲喂dsRNA后基因的表达水平
4.3.2 干扰iswi基因后MED和 Asia Ⅱ1 隐种温度耐受性分析
4.3.3 干扰brm1 基因后MED和 Asia Ⅱ1 隐种温度耐受性分析
4.3.4 干扰brm2 基因后MED和 Asia Ⅱ1 隐种温度耐受性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Iswi基因在烟粉虱温度偏好行为中的作用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昆虫
5.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dsRNA的合成
5.2.2 dsRNA的饲喂
5.2.3 温度偏好试验
5.3 结果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6.1.2 烟粉虱染色质重塑因子在不同温度胁迫下表达谱分析
6.1.3 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烟粉虱温度耐受性中的功能分析
6.1.4 Iswi基因在烟粉虱温度偏好行为中的作用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关拟南芥高温记忆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 蔬菜. 2019(03)
[2]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褚栋,张友军. 植物保护. 2018(05)
[3]小虫子,大学问——烟粉虱隐存种复合群的系统分类[J]. 刘树生. 科学观察. 2016(06)
[4]非生物胁迫下植物表观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J]. 王淑妍,郭九峰,刘晓婷,苑号坤,李亚娇,那日.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3)
[5]表观遗传之染色质重塑[J]. 丁健,王飞,金景姬,蔡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5(11)
[6]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特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卫静,王晓伟,刘树生. 昆虫学报. 2015(04)
[7]烟粉虱的分类地位及在中国的分布[J]. 刘银泉,刘树生. 生物安全学报. 2012(04)
[8]水稻OsDDM1a和OsDDM1b基因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性分析[J]. 高振蕊,张海文,黄荣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3)
[9]Invasive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biotype B:Progress report of 973 Program on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China[J]. WAN FangHao1,ZHANG GuiFen1,LIU ShuSheng2,LUO Chen3,CHU Dong4,ZHANG YouJun4,ZANG LianSheng2,JIU Min2,Lü ZhiChuang1,CUI XuHong1,ZHANG LiPing4,ZHANG Fan3,ZHANG QingWen5,LIU WanXue1,LIANG Pei5,LEI ZhongRen1 & ZHANG YongJun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n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Beijing 100094,China;2 Institute of Applied Entomolog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9,China;3 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 100089,China;4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Chinese Acadeny of Agricullare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5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9(01)
[10]云南Q型烟粉虱种群的鉴定[J]. 褚栋,张友军,丛斌,徐宝云,吴青君. 昆虫知识. 2005(01)
博士论文
[1]基于DNA甲基转移酶和miRNA的烟粉虱温度耐受性表观遗传机理研究[D]. 戴恬美.南京农业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中国烟粉虱地理分布、种群遗传结构及其次生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D]. 薛延韬.西南大学 2018
[2]沙葱萤叶甲耐寒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李浩.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3]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及其机理研究[D]. 张拥军.华中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31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3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