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4 00:12
为揭示种植玉米下采煤塌陷区复垦地土壤结构中团聚体稳定性和每个粒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依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土壤长期定位古交试验基地,研究玉米、自然恢复2种种植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团聚体中,各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大小为自然恢复>玉米根区>玉米非根区;土壤微团聚体在团聚体结构中占有优势,种植玉米根区与非根区复垦土壤团聚体各个粒径的含量,均以<0.25 mm的微团聚体含量最大,约占73.42%~78.73%。在微团聚体当中,种植玉米根区的团聚体指标几何平均直径比玉米非根区和自然恢复区都大,而种植玉米根区在分形维数比玉米非根区和自然恢复区都小。说明微团聚体在种植玉米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较高。农作物种植提高了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各个粒径有机碳含量的发生变化与团聚体粒径的大小不一有关,土壤结构中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整体有机碳含量的贡献率通过种植玉米得到提高。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玉米、自然恢复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的含量与分布
2.2 种植玉米、自然恢复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2.3 种植玉米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2.4 种植玉米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
3 结论与讨论
3.1 种植玉米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3.2 种植玉米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本文编号:3753369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玉米、自然恢复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的含量与分布
2.2 种植玉米、自然恢复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2.3 种植玉米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2.4 种植玉米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
3 结论与讨论
3.1 种植玉米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3.2 种植玉米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本文编号:3753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5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