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农田碳平衡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关中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农田碳平衡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源和碳汇。随着种植业领域化肥等人工投入的不断增加,间接引起了农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作物呼吸等因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的方式,设置不同秸秆还田水平(秸秆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及施肥水平(全量氮肥、80%氮肥、不施肥)相组合的9个处理,对陕西关中旱作条件下麦闲、麦玉、麦豆3种主要的种植模式下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土壤呼吸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作物固碳能力的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土壤的碳平衡,并结合土壤养分,筛选出适宜于关中地区最佳的还田模式、培肥模式,揭示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构建低碳农业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作物生育期内,秸秆还田具有降低作物生育期土壤呼吸平均速率的作用,而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生育期土壤呼吸的平均速率。整个研究周期内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总量尽管有所波动,但整体均呈现潜在的下降趋势。(2)土壤呼吸受到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共同调控,土壤呼吸平均速率与5cm土壤的平均温度以及10-20cm土壤的平均含水量呈正相关(3)连续3年的轮作后,秸秆还田结合施肥可以大幅增加0-40cm土壤速效养分储量及含量。在3种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全量氮肥处理的速效磷储量及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秸秆半量还田全量氮肥处理的速效钾储量及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而就碱解氮含量而言,在麦豆轮作和麦玉轮作下,秸秆还田全量氮肥的处理碱解氮储量及含量最高,而在麦闲轮作下,碱解氮储量及含量最高的处理为秸秆半量还田全量氮肥。(4)不同轮作模式的作物碳固定总量有所差异,且秸秆还田结合施肥能够明显提高碳固定总量。麦闲轮作模式、麦豆轮作模式、麦玉轮作模式的净碳排放值依次为55.46kg·m-2C、69.72 kg·m-2C、84.22 kg·m-2C。麦闲轮作中秸秆还田80%氮肥处理的净碳排放最低,麦豆和麦玉轮作模式下,净碳排放最低的处理均为秸秆还田全量氮肥处理。(5)综合分析3种轮作模式下各处理的土壤养分状况与净碳排放可知:秸秆还田全量氮肥处理的农田碳平衡效应最优。
【关键词】:轮作模式 土壤呼吸 净碳排放 土壤养分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言11-17
- 1.1 立题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5
- 1.3.1 土壤呼吸的研究12-14
- 1.3.2 农田固碳能力研究14
- 1.3.3 农田土壤养分研究14-15
- 1.3.4 土壤呼吸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响应15
- 1.4 研究内容15-16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17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7-22
- 2.1 试验区概况17-18
- 2.2 试验设计18-19
- 2.3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19-21
- 2.3.1 微量气体19-20
- 2.3.2 气象指标20
- 2.3.3 土壤水热指标20
- 2.3.4 土壤养分指标20
- 2.3.5 土壤呼吸总量测定20
- 2.3.6 作物产量测定20-21
- 2.3.7 田间管理21
- 2.4 农田土净碳排放估算方法21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21-22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2-51
- 3.1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呼吸变化22-28
- 3.1.1 麦玉轮作模式下土壤呼吸变化22-23
- 3.1.2 麦豆轮作模式下土壤呼吸变化23-25
- 3.1.3 麦闲轮作模式下土壤呼吸变化25-27
- 3.1.4 小结27-28
- 3.2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呼吸总量变化28-31
- 3.2.1 麦玉轮作模式土壤呼吸总量的变化28-29
- 3.2.2 麦豆轮作模式土壤呼吸总量的变化29
- 3.2.3 麦闲轮作模式土壤呼吸总量的变化29-30
- 3.2.4 小结30-31
- 3.3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水热因子与土壤呼吸的关系31-34
- 3.4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碳储量变化34-36
- 3.5 不同轮作模式下不同处理碳平衡36-43
- 3.5.1 不同轮作模式下作物碳固定量36-39
- 3.5.2 不同轮作模式下净碳排放分析39-42
- 3.5.3 小结42-43
- 3.6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分析43-51
- 3.6.1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分析43-45
- 3.6.2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45-47
- 3.6.3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分析47-49
- 3.6.4 小结49-51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51-54
- 4.1 讨论51-52
- 4.2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介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文 ,杨书运 ,张庆国;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2004年12期
2 孟凡乔;关桂红;张庆忠;史雅娟;屈波;况星;;华北高产农田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季节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 栾军伟;向成华;骆宗诗;宫渊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2期
4 方精云;王娓;;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我们理解了多少?[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5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司建华;常宗强;;土壤呼吸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8年01期
6 唐燕飞;王国兵;阮宏华;;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陈宝玉;王洪君;杨建;刘世荣;葛剑平;;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张智婷;宋新章;高宝嘉;;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干文芝;胡宗达;任永宽;彭丽;吴永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土壤呼吸研究态势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10 齐志勇,王宏燕,王江丽,刘书宇;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国;朱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唐英平;;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洪建;严俊霞;汤亿;;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反馈——油松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关系的定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锦升;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杨智杰;郭剑芬;;植被恢复对严重侵蚀红壤碳吸存和土壤呼吸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高人;李震;金钊;;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8 肖孔操;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植物残体与土壤pH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敏;孔正红;;崇明岛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起豪;土壤呼吸里的“碳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周飞 申卫军;大气CO_(2)浓度影响土壤呼吸[N];广东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寒温带冻土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姜继韶;施氮和轮作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3 王一;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雷蕾;马尾松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王洋;德国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农用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洪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时伟宇;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两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8 雷海清;北亚热带毛竹材用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贾子毅;干旱区白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孔雨光;苏北海岸防护林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量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强;水位和增温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畏;火干扰对小兴安岭两种典型林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短期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杨周;模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和N_2O通量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高伟峰;模拟氮沉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戴衍晨;恩施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张仁道;厢作免耕对稻田土壤呼吸与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杨淞;切根对亚热带4种林分土壤呼吸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礼霄;基于MODIS数据模拟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呼吸空间格局[D];山西大学;2015年
9 高玉凤;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哈斯珠拉;施氮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关中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农田碳平衡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