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集约节约利用 ————以宜春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3 01:3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快速扩张,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人多地少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高峰、城市高峰和工业化高峰相继逼近,土地需求迅速上升,导致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产业结构转移也导致耕地资源低效、粗放利用的现状。此种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探索新型城镇化下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特别是耕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耕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是指通过收集耕地利用现状资料,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析现有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及问题,发现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内在规律及其制约因素,解决耕地资源低效、粗放利用的问题,同时探寻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路径,以达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全文把江西省宜春市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宜春市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快的进程背景下,以农业规模经营程度和农业机械化率反映宜春市的城镇化进程,通过分析该区域耕地利用现状特征,结合现有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成果,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基础
2.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2.1.2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
2.2 耕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2.1 耕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
2.2.2 耕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
第3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3.1 新型城镇化推进与耕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在联系
3.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春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选取
3.2.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3.2.3 原始数据及其标准化处理
3.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4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第4章 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春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4.1 宜春市概况
4.1.1 宜春市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4.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1.3 宜春市城镇化推进概况
4.2 宜春市土地资源现状
4.2.1 土地资源现状
4.2.2 耕地资源利用状况
4.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春市耕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
4.3.1 评价原始数据及其标准化处理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评价结果的计算
4.3.4 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98812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基础
2.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2.1.2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
2.2 耕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2.1 耕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
2.2.2 耕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
第3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3.1 新型城镇化推进与耕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在联系
3.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春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选取
3.2.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3.2.3 原始数据及其标准化处理
3.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4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第4章 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春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4.1 宜春市概况
4.1.1 宜春市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4.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1.3 宜春市城镇化推进概况
4.2 宜春市土地资源现状
4.2.1 土地资源现状
4.2.2 耕地资源利用状况
4.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春市耕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
4.3.1 评价原始数据及其标准化处理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评价结果的计算
4.3.4 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98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9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