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矿区采煤迹地立地类型划分及其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8 17:38
由于矿区煤炭开采形成的各类采煤迹地会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稳定性减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造成土地占压和地表植被破坏,亟待进行植被重建,因此采煤迹地立地类型的划分成为矿区生态恢复及植被重建的首要工作。本研究以灵武矿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采煤迹地立地因子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找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运用聚类分析划分采煤迹地立地类型。再对各立地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查情况,为植被重建工作中适宜植物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灵武矿区采煤迹地分为矸石山和塌陷区2种类型,矸石山根据微地形分为平台和边坡,塌陷区为平缓沙地。结合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结果,选取划分采煤迹地立地类型的立地因子为微地形(X1)、坡向(X2)、覆土层厚度(X3/cm)、土壤质地(X4)、土壤田间持水量(X5/%)、土壤有机质含量(X6/g·kg-1)、有效P含量(X7/mg·kg-1)、速效K含量(X8/mg·kg-1)、全P 含量(X9/g·kg-1)等 9 个立地因子。(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立地因子X1-X9进行分析,确定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为:采煤迹地类型、微地形、覆土厚度、土壤质地。再依据...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进展
1.2.2 立地类型划分研究进展
1.2.3 立地类型划分方法研究
1.2.4 矿区立地类型划分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土壤植被条件
2.2 研究矿区现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3.2.2 样地设置及取样方法
3.2.3 立地因子调查及指标测定
3.2.4 数据处理
3.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煤迹地立地因子研究
4.1.1 立地因子的选取
4.1.2 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处理
4.1.3 立地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2 采煤迹地主导因子研究
4.2.1 立地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2.2 主导因子的确定
4.3 采煤迹地立地类型划分
4.4 采煤迹地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4.4.1 土壤田间持水量
4.4.2 土壤有机质含量
4.4.3 土壤碱解N含量
4.4.4 土壤有效P含量
4.4.5 土壤速效K含量
4.4.6 土壤全N含量
4.4.7 土壤全P含量
4.4.8 土壤全K含量
4.5 采煤迹地立地类型特征
4.6 采煤迹地不同立地类型植被重植物种选择建议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0191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进展
1.2.2 立地类型划分研究进展
1.2.3 立地类型划分方法研究
1.2.4 矿区立地类型划分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土壤植被条件
2.2 研究矿区现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3.2.2 样地设置及取样方法
3.2.3 立地因子调查及指标测定
3.2.4 数据处理
3.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煤迹地立地因子研究
4.1.1 立地因子的选取
4.1.2 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处理
4.1.3 立地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2 采煤迹地主导因子研究
4.2.1 立地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2.2 主导因子的确定
4.3 采煤迹地立地类型划分
4.4 采煤迹地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4.4.1 土壤田间持水量
4.4.2 土壤有机质含量
4.4.3 土壤碱解N含量
4.4.4 土壤有效P含量
4.4.5 土壤速效K含量
4.4.6 土壤全N含量
4.4.7 土壤全P含量
4.4.8 土壤全K含量
4.5 采煤迹地立地类型特征
4.6 采煤迹地不同立地类型植被重植物种选择建议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0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84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