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发布时间:2025-02-10 20:36
为探究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该研究主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以荒地为对照,研究了黑龙江省中部和西南部黑土区玉米、水稻、大豆及土豆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土豆、水稻、大豆、玉米、荒地,但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荒地(2.18)、玉米(2.11)、土豆(2.00)、水稻(1.73)、大豆(1.49);2)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区微生物碳源利用程度大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并且氨基酸、糖类以及聚合物类是黑土微生物代谢的最主要碳源;玉米地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3.18)、McIntosh指数(5.96)、丰富度指数(24.89)、及Simpson指数(0.95)比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高,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土豆、大豆与荒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别;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并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为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其中糖类尤...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304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黑土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变量
初始载荷因子反映主成分与碳源利用的相关系数,载荷因子越高表示碳源对主成分的影响越大。与主成分1具有较高相关系数的碳源(表4),可以看出,对PC1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8种、羧酸类7种、氨基酸类5种、胺类2种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种,是PC1主要的贡献碳源,因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
图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源利用平均颜色变化率
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是通过土壤稀释液对碳源利用的吸光值变化来表示土壤微生物活性,其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整体微生物功能多样性[26]。AWCD值越高表明土壤微生物密度越高、活性越大,反之亦然[27-28]。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时间的变化(图1)可以....
图2 每类碳源利用的平均颜色变化率
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强度可以反映微生物的代谢功能类群[29],根据化学基团的性质将BiologEco板上的31种碳源分成6类,进一步分析每类碳源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图2为每类碳源利用的平均颜色变化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强度明显不同:玉米地土壤微生物....
本文编号:4033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033043.html
上一篇:不同浸提剂处理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