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方式和冻融作用对延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2-15 10:00
采用1965年Bremner提出的土壤有机氮分级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以及冻融作用对延边地区稻田土壤机氮组分分布的影响。旨在为延边地区稻田土壤氮循环研究及其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氨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的提高;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酸解总氮含量,主要通过提高氨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来实现;单施无机肥有利于非酸解氮的积累。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氨基酸态、氨基糖态氮占全氮的比率,利于非酸解氮、酸解未知氮的比例的转化;土壤有机氮的分布有随着层次的降低而下降的趋势。延边地区水稻土壤微团聚体以1-0.25mm、0.05-0.01mm、0.01-0.002mm为主。土壤微团聚体与有机氮组分的分布有很大的相关性。在0-1 Ocm土壤中,酸解未知氮在0.05~0.01 mm微团聚体中赋存最多,氨基酸态氮在0.1-0.05mm微团聚体中赋存最多。在10~20cm土壤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主要赋存于0.1-0.05mm微团聚体、0.25-O.1mm微团聚体中,其次在<0.002mm赋存较多。酸解未知氮、非酸解氮主要赋存于0.1~0.05mm微团聚体中。...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外土壤有机氮的研究现状
2. 土壤团聚体与有机氮组分的关系研究
3. 土壤冻融作用与有机氮组分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情况的研究
1.2.2 不同层次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的研究
1.2.3 水稻土微团聚体与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1.2.4 冻融作用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研究
1.3 分析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分布情况
2.1.1 0~10cm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
2.1.2 10~20cm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
2.1.3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率
2.2 不同层次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
2.3 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在不同微团聚体中的分配
2.3.1 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情况
2.3.2 水稻土微团聚体对有机氮组分含量影响的典型相关分析
2.4 冻融作用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2.4.1 施有机肥不同冻融时间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2.4.2 施无机肥不同冻融时间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2.4.3 有机无机肥配施不同冻融时间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3 讨论
3.1 施肥方式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的影响
3.2 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在不同微团聚体中的分配
3.3 冻融作用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A
本文编号:4034130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外土壤有机氮的研究现状
2. 土壤团聚体与有机氮组分的关系研究
3. 土壤冻融作用与有机氮组分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情况的研究
1.2.2 不同层次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的研究
1.2.3 水稻土微团聚体与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1.2.4 冻融作用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研究
1.3 分析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分布情况
2.1.1 0~10cm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
2.1.2 10~20cm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
2.1.3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土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率
2.2 不同层次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规律
2.3 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在不同微团聚体中的分配
2.3.1 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情况
2.3.2 水稻土微团聚体对有机氮组分含量影响的典型相关分析
2.4 冻融作用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2.4.1 施有机肥不同冻融时间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2.4.2 施无机肥不同冻融时间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2.4.3 有机无机肥配施不同冻融时间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3 讨论
3.1 施肥方式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分布的影响
3.2 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在不同微团聚体中的分配
3.3 冻融作用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A
本文编号:4034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03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