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氮素的迁移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17 06:03

  本文关键词: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氮素的迁移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每年氮肥的需求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有机物料含有丰富的氮素,充分利用有机物料中的氮素,既能提高氮素的再循环利用,又可避免有机物料的浪费,更是缓解氮素资源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有机物料种类繁多,来源不一,氮素的赋存形态差异很大。因此,弄清有机物料中氮的组分在土壤中的转化,对提高有机物料中氮素的利用率、降低氮素环境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西南地区广为分布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以猪粪沼渣(PM)、牛粪沼渣(CM)、污泥堆肥(SC)、农村生活垃圾堆肥(RWC1)、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泥的堆肥产物(堆肥过程中添加20%的污泥,RWC2)这5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机物料为材料,分析上述5种有机物料的有机氮形态,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施入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后土壤氮矿化的差异,并以化肥处理作为参比,进行了玉米盆栽试验。通过研究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氮素的迁移转化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弄清有机物料中的氮对土壤氮素影响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提供理论依据。(1)有机物料氮形态特征表明:有机物料中的氮以有机氮为主,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的基本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氨态氮非酸解氮氨基糖态氮,且同种有机氮组分占全氮比例在不同有机物料间差异较大。(2)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加有机物料能显著增加土壤中MBC和MBN的含量,分别以牛粪沼渣和污泥堆肥最为突出。添加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酸性紫色土的NH4+-N和NO3--N的含量,而石灰性紫色土中猪粪沼渣和污泥堆肥显著提高了NH4+-N的含量,牛粪沼渣却使其NO3--N含量降低。牛粪沼渣对酸性紫色土氮矿化量的影响不显著,使石灰性紫色土的氮矿化量降低,其余4种有机物料均明显提高两种土壤的氮矿化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矿化量与有机物料中的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氨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和C/N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矿化的效应因土壤和有机物料的性质不同而异,特别是有机物料中的有机质含量、C/N以及有机氮组分。(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紫色土的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料促进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等氮量施肥条件下,化肥氮素利用率明显高于有机物料处理,有机物料处理下的土壤氮素利用率以污泥堆肥最高,牛粪沼渣最低。土壤的氮素利用率在同种处理条件下表现为酸性紫色土高于石灰性紫色土。
【关键词】:有机物料 紫色土 氮素矿化 氮素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17
  • 1.1 土壤氮素形态11-12
  • 1.1.1 土壤中的无机态氮11
  • 1.1.2 土壤中的有机态氮11-12
  • 1.2 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2-15
  • 1.2.1 土壤氮素矿化12
  • 1.2.2 土壤氮素矿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2-15
  • 1.3 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15-16
  • 1.4 有机物料氮素有效性的研究16-17
  • 第2章 绪论17-21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2.2 研究内容18-19
  • 2.3 技术路线19-21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1-25
  • 3.1 试验材料21
  • 3.2 试验设计21-22
  • 3.2.1 室内静态培养试验21-22
  • 3.2.2 盆栽试验22
  • 3.3 测试指标与方法22-24
  • 3.3.1 土壤样品的测试指标与方法22-23
  • 3.3.2 有机物料的测试指标与方法23
  • 3.3.3 植物的测试指标与方法23-24
  • 3.4 数据分析方法24-25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5-47
  • 4.1 有机物料的基本性质及氮形态分析25-27
  • 4.1.1 有机物料的基本性质25
  • 4.1.2 有机物料中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分析25-26
  • 4.1.3 有机物料中的有机氮组分26-27
  • 4.2 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结果与分析27-38
  • 4.2.1 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27-31
  • 4.2.2 有机物料对土壤NH_4~+-N、NO_3~--N含量的影响31-34
  • 4.2.3 有机物料对土壤矿质氮的影响34-35
  • 4.2.4 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矿化量的影响35-36
  • 4.2.5 施用有机物料后土壤碳、氮的关系36-37
  • 4.2.6 有机物料和土壤性质对土壤氮矿化量的影响37-38
  • 4.3 盆栽试验研究结果与分析38-44
  • 4.3.1 有机物料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38-39
  • 4.3.2 有机物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39-42
  • 4.3.3 有机物料对玉米植株全氮含量的影响42-43
  • 4.3.4 有机物料对玉米吸氮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43-44
  • 4.4 土壤氮素矿化及其有效性与有机物料性质的关联规律44-47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47-49
  • 5.1 结论47-48
  • 5.2 建议48-49
  • 参考文献49-59
  • 致谢59-61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晶晶;郭颖;陈欣;史奕;韩晓日;;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其矿化进程的影响[J];土壤;2006年06期

2 陈欣;赵晶晶;鲁彩艳;赵牧秋;史奕;;有机物料中磷素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陆晓辉;黎成厚;涂成龙;;有机物料对黄壤性质及外源铜有效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练成燕;张桃林;王兴祥;;有机物料对红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5 商晓芳;;有机物料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4期

6 周江涛;吕德国;;有机物料覆盖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J];北方果树;2013年06期

7 石元亮,王晶,姜淑华;有机物料改良苏打盐渍土机制的研究——对土壤化学组成及盐碱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1989年04期

8 朱红霞,姚贤良;有机物料在稻作制中的物理作用[J];土壤学报;1993年02期

9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磷素营养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5期

10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张晓伟;刘涛;;砂滤管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规律[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明;吴景贵;;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和环境影响差异性的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2 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宿庆瑞;;不同条件下有机物料在黑土中分解规律的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李建明;吴景贵;;不同来源有机物料对黑土腐殖质热学性质影响差异性的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玉华;宋成军;刘东生;张艳丽;徐哲;李想;王延昌;;江苏省两种有机物料的稻田土壤固碳有效性评价[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小勇;莫海涛;;固体有机物快速腐熟的微波预处理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娄燕宏;诸葛玉平;郭文文;;铜污染土壤施加有机物料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7 王艮梅;周立祥;;施用有机物料对污染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和铜活性的动态影响(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8 迟凤琴;;影响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因素的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张池;Velasquez, E.;Pando, A.;Brunet,D.;戴军;Lavelle.P.;;不同有机物料作用下Aporrectodea caliginosa蚓粪的近红外光谱(NIRS)特征[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景贵;席时权;曾广赋;姜岩;王明辉;;土壤水浸液浓缩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赵引德;有机物料快速腐熟技术研制成功[N];农资导报;2007年

2 记者 王永康 通讯员 徐亮;聚海公司 三项技改打造循环链条[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艳;微生物利用糖类和蓝藻等有机物料参与形成腐殖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志刚;有机物料对宁夏人工草地的改良作用[D];宁夏大学;2016年

3 许衡;有机物料和氮素化肥对平邑甜茶实生苗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龙攀;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和系统碳净平衡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刘晓雨;施用有机物料对农田固碳减排及生产力的影响:田间试验及整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毛志泉;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实生苗根系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7 曹健;有机资源与化肥配施农业模式的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全红;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对X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畅;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名豪;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氮素的迁移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4 史琼彬;有机物料对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及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5 甘丽仙;有机物料施用对稻田土壤镉溶出及垂直迁移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孙继梅;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分布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7 车庆博;施用有机物料对尿素氨挥发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8 邓佳;有机物料对紫色土磷的迁移转化及有效性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9 张成;有机物料与外源铜对小白菜和土壤的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王鹏程;有机物料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及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氮素的迁移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57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