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对土壤性质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7-06-22 08:07

  本文关键词: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对土壤性质的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性质特征,为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喀斯特地区4种等级石漠化(强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12个样地,采样后测定并分析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指标。【结果】土壤物理性质方面,随石漠化等级程度增加,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化学性质方面,随石漠化等级程度增加,土壤p H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整体养分含量降低。中度、轻度和潜在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强度石漠化高12.78%、41.49%和48.84%。全氮含量为0.97~1.14 g/kg,碱解氮含量为81.86~171.81 mg/kg,两者均表现为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的全磷、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同)。土壤速效磷含量为8.55~11.17 mg/kg,潜在石漠化显著高于其他等级石漠化(P0.05,下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为84.87~110.87 mg/kg,强度石漠化显著低于其他等级石漠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含量与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土壤水含量、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全磷、全钾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全氮与土壤水含量、田间持水量、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喀斯特地区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其土壤理化性质减弱,养分含量降低。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间紧密相关,其中土壤水含量、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反映该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1) 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4]6007号)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4[24])
【分类号】:S151.9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贵州属裸露型喀斯特典型发育地区,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土壤水分亏缺、生境干旱、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丧失,从而出现石漠化现象(Drew,1983;熊康宁等,2011)。喀斯特石漠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石漠化在空间分布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茂银;熊康宁;崔高仰;刘洋;;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J];生态学报;2015年02期

2 崔高仰;熊康宁;;喀斯特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小气候效应[J];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01期

3 魏媛;吴长勇;孙云;朱忠荣;;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喀斯特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4 黄金国;魏兴琥;王兮之;周红艺;李辉霞;;粤北典型岩溶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退化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年01期

5 盛茂银;刘洋;熊康宁;;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3年19期

6 于晨曦;陈浒;熊康宁;;喀斯特峡谷区干旱灾害下的水资源工程性保障研究——以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顶坛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3期

7 王恒松;熊康宁;刘云;;黔西北典型喀斯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8 魏强;凌雷;柴春山;张广忠;闫沛斌;陶继新;薛睿;;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J];生态学报;2012年15期

9 熊康宁;李晋;龙明忠;;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J];地理学报;2012年07期

10 王金乐;林昌虎;何腾兵;涂成龙;彭琴;张清海;罗文敏;刘绍霞;;贵州西部石漠化地区不同生态模式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异[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辉;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云;贵州典型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萍;熊康宁;王恒松;杨皓;胡晚枚;;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对土壤性质的响应[J];南方农业学报;2016年04期

2 张海涛;梁继业;周正立;吕瑞恒;;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与植被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2期

3 李艳琼;邓湘雯;易昌晏;邓东华;黄志宏;项文化;方晰;景宜然;;湘西南喀斯特地区灌丛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养分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4期

4 刘曼丽;;辽东山区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特征[J];防护林科技;2016年04期

5 宋林松;汪京;王棋;杨瑞;张玉武;;喀斯特石漠化区顶坛花椒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J];贵州科学;2016年02期

6 赵自稳;郭晓敏;潜伟平;牛德奎;刘宇新;孟文武;胡耀文;张文元;;山地草甸退化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J];地球与环境;2016年02期

7 韦小平;孙秋;杨成;何成文;李应;林黎;徐祖荫;;贵州石漠化地区蜜源植物调查[J];蜜蜂杂志;2016年04期

8 侯文娟;高江波;彭韬;吴绍洪;戴尔阜;;结构—功能—生境框架下的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3期

9 颜萍;熊康宁;王恒松;檀迪;郭杰;肖杰;李开萍;;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10 杨皓;李婕羚;范明毅;胡继伟;李朝婵;;喀斯特山区无籽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质量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攀;湖南省吉首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毛琴;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效益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刘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4 余晓丹;湖南永州石漠化治理对策的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旭;李跃林;张倩媚;;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小气候调节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4年03期

2 熊华;于飞;;喀斯特中度石漠化地区不同生境小气候变化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3 陈旭彤;;杭州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4 王恒松;熊康宁;刘云;;黔西北典型喀斯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5 魏强;凌雷;柴春山;张广忠;闫沛斌;陶继新;薛睿;;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J];生态学报;2012年15期

6 冯静;段文标;陈立新;;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林隙内位置对小气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7期

7 刘平;魏忠平;潘文利;王玉涛;;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土壤温湿度和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贺中华;陈晓翔;梁虹;黄法苏;赵芳;;基于NDVI的喀斯特水资源遥感定量监测及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3期

9 李晋;熊康宁;王仙攀;;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地下水土流失观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2年06期

10 马良;左长清;秦冰;迟小军;;淮河流域降雨-侵蚀背景及时空演变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顺光;贵州喀斯特区小流域尺度生态治理的水土流失机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贺祥;喀斯特生态治理区的土壤侵蚀特征空间规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洁敏;;我国石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9年03期

2 刘家仁;王尚彦;;石漠化问题若干思考[J];贵州地质;2009年04期

3 李阳兵;李卫海;王世杰;罗光杰;程安云;;石漠化斑块动态行为特征与分类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4 熊康宁;陈起伟;;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石漠化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家全;;浅析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及方法[J];广东科技;2011年10期

6 罗娅;熊康宁;;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J];科学;2012年02期

7 李飞;伊文超;阎维巍;;从古地理学角度探讨广西石漠化分布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3年01期

8 李阳兵;罗光杰;程安云;邵景安;白晓永;王世杰;;黔中高原面石漠化演变典型案例研究——以普定后寨河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5期

9 汪华兵;尹旺;漆小兵;黄集云;;关于石漠化治理的若干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4年04期

10 王中宇;;石漠化治理的“庐山真面目”[J];人与生物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精心组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A];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第四次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罗娅;;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但文红;彭思涛;;农村生计模式变迁与石漠化治理政策调整研究——以紫云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罗桂湘;;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A];2006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建华;邓琴;丁卫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李克斌;;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建平;许奇聪;;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唐明榜;杨元熙;;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王成;大西南石漠化扩至11万平方公里[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北鹰;石漠化不容漠视[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蒋为民;石漠化:广西生态头号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景应忠;石漠化,谁给贵州出的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8 黄明政;贵州治理石漠化生态改善[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记者 雷隆隆;湖南石漠化成因摸清[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颜明华 实习生 刘宇;直面石漠化[N];重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皇甫江云;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王德光;基于系统理论的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素红;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卢红梅;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谭秋;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起伟;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璞;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调查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牛海波;基于遥感技术在广西忻城县石漠化调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海龙;面向对象的石漠化遥感监测及过程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丽苹;基于MODIS数据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航;基于RS华蓥市岩溶地区石漠化信息提取与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谢攀;湖南省吉首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伟;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马一琳;南宁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10 池永宽;石漠化治理中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示范[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对土壤性质的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1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71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