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修复措施对矿区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及评价
本文关键词:不同修复措施对矿区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却也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土壤的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学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合理的利用耕地资源、优化耕地结构、培肥土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论文以陕西省潼关县金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不同修复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展研究,找到污染土壤其肥力恢复最佳的修复模式,通过对矿区修复后肥力指标的分析以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确定改善肥力的措施,合理施肥,从而为金矿区废弃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得出以下结论:(1)潼关金矿区土壤营养元素比较缺乏且分布不均,经过工程修复后,除覆客土措施外,在其余三项工程修复措施下土壤肥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修复效果较好的为40cm上下翻措施。与对照土壤相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分级表(表3.2),经过修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均由5级缺提高到了4级稍缺,速效磷含量由5级缺提高到了3级中等,全氮含量由6级极缺提高到了5级缺,全磷含量一直为2级稍丰。(2)在经过工程修复后的土壤上种植小麦和黑麦,与对照土壤相比,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与仅经过修复未种植作物前土壤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无明显变化,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速效磷含量增长,这说明种植作物对经过工程修复后的土壤肥力改变不大。除覆客土措施外,其他措施下耕层0~20cm养分含量高于20~40cm养分含量。小麦的保肥能力高于黑麦,修复效果最好的是80cm上下翻+小麦。(3)土壤含水率季节性变化很强,从12月到6月呈现由高至低再的走向,土壤含水率大体呈现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工程处理措施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说明工程处理措施和农作物结构调整对土壤含水率没有显著影响。小麦的耗水量少于黑麦。(4)不同的修复措施下作物的性状及经济产量有着较大的差异,体现出了土壤生产力的不同。对比修复后土壤作物的性状和产量,总体来说呈现80cm上下翻40cm上下翻20cm上下翻覆客土。小麦亩产量大于黑麦亩产量,产量最高的是80cm上下翻+小麦,其亩产量达到518.4kg,这表明在矿区可以达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5)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来看,与对照土壤相比,工程修复后的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增加,肥力质量指数由修复前的0.24提高到了工程修复后平均的0.65,与修复前相比土壤肥力质量提高了1.7倍,40cm上下翻的修复措施下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最高,为0.66。种植作物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变化不大,0~20cm耕层小麦土壤平均值为0.70,黑麦土壤平均值为0.65,20~40cm耕层小麦土壤平均值为0.36,黑麦土壤平均值为0.37,0~20cm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高于20~40cm,小麦土壤高于黑麦土壤。80cm上下翻+小麦措施下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高,由对照土壤的0.24提高到了0.84,提高了2倍。(6)与对照土壤相比,矿区土壤在工程修复、耕作和施肥的共同作用下,肥力水平得到了较高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小麦的保肥能力高于黑麦且耗水量比黑麦少,其亩产量也高于黑麦,说明在肥力贫瘠的土壤上种植小麦,对土壤生产力水平的改善效果要优于黑麦。虽然修复后矿区土壤肥力质量有所改善,但部分肥力指标仍不高,需要在后期采取进一步的改良措施,保证实现矿区土壤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矿区 土壤肥力 修复措施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8;X53;X8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土壤肥力质量的研究进展12-22
- 1.2.1 土壤肥力质量的概述12-16
- 1.2.2 矿区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16-19
- 1.2.3 矿区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19-21
- 1.2.4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21-22
-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2-25
- 1.3.1 研究内容22-23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3
- 1.3.3 技术路线23-25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25-32
- 2.1 研究区概况25-27
- 2.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25-26
- 2.1.2 研究区水文气象条件26-27
- 2.1.3 研究区社会经济情况27
- 2.1.4 研究区农业生产概况27
- 2.2 试验田及农作物的选择27-28
- 2.3 研究方法28-32
- 2.3.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的选择28
- 2.3.2 试验方案设计28-29
- 2.3.3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29-30
- 2.3.4 测试项目及方法30-31
- 2.3.5 数据统计处理31-32
- 第三章 不同修复措施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32-46
- 3.1 研究区土壤基本现状分析32
- 3.2 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肥力变化32-34
- 3.3 种植作物后土壤肥力的变化34-39
- 3.3.1 土壤pH值变化35
- 3.3.2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35-36
- 3.3.3 土壤氮素含量分析36-38
- 3.3.4 土壤磷素含量分析38-39
- 3.4 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含水率变化39-41
- 3.5 不同修复措施下作物的性状和产量41-42
- 3.6 土壤各肥力指标相关性分析42-45
- 3.7 小结45-46
- 第四章 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46-58
- 4.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体系46-50
- 4.1.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46-47
- 4.1.2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47-50
- 4.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50
- 4.3 评价指标隶属度50-55
- 4.3.1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50-53
- 4.3.2 隶属度值的计算53-55
- 4.4 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55-57
- 4.5 小结57-58
- 结论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晓娟;王海燕;刘玲;李旭;任丽娜;;东北过伐林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9期
2 章海波;骆永明;赵其国;张甘霖;黄铭洪;;香港土壤研究 Ⅵ.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J];土壤学报;2006年04期
3 游惠明;何东进;蔡昌棠;刘进山;洪伟;游巍斌;王磊;肖石红;胡静;郑晓燕;;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评价[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年0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单奇华;;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筛选方法探讨[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培军;殷培杰;;第四章 土壤、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3 安韶山;黄懿梅;李壁成;;宁南宽谷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生态恢复的响应[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苏建平;丁峰;邹忠;陈小明;周志宏;王冬梅;殷丽萍;;江苏省如皋市30年来土壤肥力质量参数演变分析[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5 陈江涛;颜雄;;“百里茶廊”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恩山;还土壤以健康,,还农产品以绿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2 柯吉;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初步确定[N];农资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淑娟;栽培耕作措施与长期施氮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颖;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与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黎炜;煤矿充填复垦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徐茂;基于地统计学的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安韶山;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金山;水旱轮作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质量评价与作物施肥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代长;酸化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淋失机理及金属离子的反应动力学[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书玲;江西赣县金钩形小流域崩岗削坡开梯土壤水分特征及肥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叶凌枫;不同修复措施对矿区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及评价[D];长安大学;2016年
3 唐华飞;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郑小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耕作土壤肥力质量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5 翟辉;湘西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春;四川盆中丘陵区成土母质和地形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7 刘婵;上海城郊土壤肥力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纪浩;大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朱永磊;河北主要土壤肥力质量时空变异及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明悦;近20年来大同市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化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修复措施对矿区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8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