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植被配置的六盘山区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08:25
本文关键词:基于不同植被配置的六盘山区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六盘山区海子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调研、定位观测等方法研究流域9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特征和地表径流的特性,揭示了当地植被恢复对流域内地表径流的影响及其客观变化规律,为该区域选择合适的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土壤含水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研究在0-100cm土壤垂直剖面上,各林地的总体变化特征较强,当土壤深度增加,不同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持续减小,土层为0-20cm时,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为最大,8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最小;根据变异系数不同,将其变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弱利用层、土壤含水量利用层和土壤含水量稳定调节层。(2)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动态特征研究在观测期内,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将其土壤含水率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期、消耗期、补充期;通过对各林地土壤含水量自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其前一个月含水量的影响最大,O~10cm土层自相关系数最低;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月份和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3)降雨对土壤水分和地表径流的影响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降雨量和降雨峰值、径流历时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平均雨强和径流深、径流系数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与产流初损历时则呈现出负相关性。
【关键词】:六盘山区 植被配置模式 土壤水分 地表径流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7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7-11
-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1-12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内容12-17
- 2.1 研究区概括12-14
- 2.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4-17
- 第三章 土壤含水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研究17-28
- 3.1 土壤含水量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17-21
- 3.2 土壤含水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趋势分析21-24
- 3.3 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析24-26
- 3.4 本章小结26-28
- 第四章 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动态特征研究28-40
- 4.1 研究区降雨分布28
- 4.2 土壤含水量季节性变化特征28-33
- 4.3 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的自相关性分析33-35
- 4.4 土壤含水量差异性分析35-39
- 4.5 本章小结39-40
- 第五章 降雨对土壤水分和地表径流的影响40-47
- 5.1 降雨与土壤含水量协相关性分析40-43
- 5.2 降雨和地表径流相关性分析43-45
- 5.3 降雨和地表径流回归性分析45
- 5.4 本章小结45-47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47-49
- 6.1 结论47-48
- 6.2 建议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4-55
- 个人简介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俊;赵西宁;吴普特;;基于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的坡面产流产沙影响因子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张晶晶;王力;;坡面产流产沙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法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2期
3 李洪建,王孟本,柴宝峰;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4期
4 张志强,王礼先,余新晓,E.Klaghofer;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1期
5 盛才余,刘伦辉,刘文耀;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人工植被恢复初期生物量及土壤环境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6 庄季屏;四十年来的中国土壤水分研究[J];土壤学报;198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不同植被配置的六盘山区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97233.html